《AIGC+多媒体技术应用》课件 第3章 音频编辑.pptx
第3章音频编辑
3.1音频编辑基础3.2专业音频编辑软件Audition3.3综合实训内容导航3.1.1音频专业术语3.1.2音频的压缩编码3.1.3常用的音频文件格式3.1.4常用的音频编辑工具软件
3.1.1音频专业术语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主要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此,科学家们采用从左到右呈现连续波动的波形图来可视化音频,以直观地展示音频的强度和变化。1.音频波形
3.1.1音频专业术语周期是指音频每振动一次所经历的时间长度,即从零点线位置到高压区再到低压区,最后以相同的方向返回原点所需的时间。波长以英寸或厘米为测量单位,是指声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所传播的距离,可以用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距离来表示。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零点线位置的最大距离,用于描述音频波形的变化幅度和振动的强弱,可以反映音频的强度或音量,常使用声压级或分贝(dB)来表示。2.周期、波长和振幅
3.1.1音频专业术语相位用于描述音频波形的变化,通常以°(角度)为单位,也称为相角。3.相位和频率频率是指振动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也是音频波形的振荡频率。它用于描述一段音频在单位时间内声源所完成的全振动周期数,单位是赫兹(Hertz,Hz)。
3.1.1音频专业术语4.采样率、取样大小和位深度采样率是指一段时间内连续采集音频信号的频率,表示每秒钟采集的样本数,它决定了数字音频的频率范围。采样率越低,数字音频的频率范围越窄;采样率越高,数字音频的波形越接近于原始音频声音的波形,其频率范围越宽。A采样率
3.1.1音频专业术语B取样大小取样大小又称量化位数,是每个采样点能够表示的数据范围。取样大小决定了音频的动态范围,即被记录和重放的最高音频与最低音频之间的差值。当然,取样大小越高,音频质量越好,数据量也越大。C位深度位深度,也称为量化比特,是指用多少位来表示一个采样点的量化级别。它决定了音频信号的动态范围和分辨率。位深度影响音频文件的振幅范围。一般情况下,位深度=取样大小×8,音频通常采用16位深度,但目前高质量的音频系统已经使用24~32位深度。
3.1.1音频专业术语5.音调、响度和音色0102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音调与音频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受称为响度,也称为音强。响度取决于音频的振幅,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亮。03音色。音色是由于波形和泛音的不同所带来的一种声音特性。
3.1.1音频专业术语5.音调、响度和音色由于音频信号在传输、记录、编辑处理的过程中常常使用多个音轨,因此为了使其信号在用户终端能得到正确的重放,音频信号的最终形态分为3种标准制式。(1)(2)(3)单声道双声道多声道
3.1.2音频的压缩编码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通过对音频进行有效的压缩,可以解决音频信号数据的大容量存储和实时传输较慢等问题,并提高音频质量,丰富听觉效果。常用的音频压缩编码方式有波形编码、音频参数编码和混合编码3种。波形编码方式音频参数编码方式混合编码方式波形编码方式是针对音频波形进行编码,使重建的音频波形能够保持原波形的形状。脉冲编码调制是一种简单且基本的波形编码方法。音频参数编码方式通过对音频数字信号进行分析,提取其特征参数,然后进行编码,使重建的音频能保持原音频的特性,因此也称为参数编码。其编码率为0.8kbit/s~4.8kbit/s,属于窄带编码。混合编码方式是将上述两种编码方式结合起来,以在较低的编码率(4.8kbit/s~9.6kbit/s)的基础上得到较高的音质。典型的混合编码方式有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多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等。
3.1.3常用的音频文件格式1.WAV(*.wav)格式4.AAC(*.aac)格式7.MIDI(*.mid)格式2.APE(*.ape)格式5.FLAC(*.flac)格式8.QuickTime(*.mov)格式3.MP3(*.mp3)格式6.OGG(*.ogg)格式9.CDA(*.cda)格式
3.1.4常用的音频编辑工具软件音频的编辑与制作通常需要借助专业的音频编辑工具软件来完成。目前市面上比较常用的音频编辑工具软件分为两类,一类是支持在线操作的便捷工具,比如XAudioPro、喜马拉雅云剪辑、VocalRemover。另一类就是需要下载安装的专业音频编辑软件,如GoldWave、AudioDirector、Audition。
3.1音频编辑基础3.2专业音频编辑软件Audition3.3综合实训内容导航3.2.1课堂案例——录制交通安全提示语3.2.2音频录制硬件设置3.2.3使用Audition录制音频3.2.4课堂案例——剪辑音乐课件音频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