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控制程序.docx
不合格控制程序
1.0目的
通过对不合格品和过程运行不符合策划的要求等进行控制或预警通报,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以减低或中止不符合的持续,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产品符合要求。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不合格/不符合的控制活动。
3.0术语和定义
让步接收:在基本质量保证的状况下,对产品的部分缺陷有限度有评审的接收。
4.0职责与权限
品质部负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标识、记录并提出处置要求,并对不符合或危害可能造成较大影响事项,做出书面预警通报,并按规定的时间追溯责任部门回复改善对策,责任部门按预防或处置方案进行处理。
管理者代表对过程、体系的不符合进行识别和提出处理意见,对持续性或影响较大的不符合进行通报。
相关责任部门执行处置决定。
5.0程序内容
5.1不合格的分类:
5.1.1产品不合格
指公司的物料及顾客提供的配件﹑委外加工品及半成品﹑成品不合格。
5.1.2过程不合格
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的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运行和实施﹑监视和测量过程的不合格。
5.1.3体系不合格
A、内外审核和管理评审及质量目标和指标考核超标中出现的不合格项。
B、顾客或相关方对产品或服务的不合格投诉或建议等。
5.2不合格的控制
5.2.1不合格品的控制
A.进料检验(含外委加工、及顾客财产)不合格品之控制
a)物控部按《订购单》的要求,对数量、品名等进行验收,发现不符可即时拒收。
b)经IQC检验判定不合格时,IQC人员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物控人员将不合格品置于不合格品区。
c)当出现不合格时,IQC人员在《IQC检验报告表》上注明不良问题点,并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初步分析、收集,并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交品质部负责人,由其主导不合格品处理。进料不合格的处理形式有退货、让步接收等。
d)经确定为退货的,采购部联络通知供应商进行改善,确定退货、换货时间等,对不良品及时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e)经初步评估可以让步接收使用的,由品质部主管联合生产、研发对物料进行验证,确认物料的使用要求及使用范围,IQC对让步接收的物料进行标识,注明使用要求及使用范围。
f)顾客提供材料的检验,出现不合格由品质部识别并通知业务部,业务人员及时通知顾客确认,并以书面形式告知品质部处理结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合格由业务部负责与顾客联络处理。
g)来料的不合格视其严重性,要求供应商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由品质部发出《供应商抱怨书》,要求供应商限期改善。
h)工序内发现的来料不合格,必须先调查在库来料是否存在同一不良现象,同时立即向供应商反映,要求供应商调查其在库品或在制品以及生产过程并改善。
B.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之控制
a)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合格时,生产作业人员及IPQC必须及时反馈不合格现象。
b)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应及时置于“不合格”标识的容器中或区域内,并注明不合格问题点,数量等。
c)IPQC检验判定不合格时,应及时做好“不合格”标识,记录于《IPQC检验报告》上,严重时开出《不合格处理报告书》给责任部门处理并回复《不合格处理报告书》生产部应及时清点数量,做好隔离并置于“不合格品区”,并确认其主管人员知会处理不良品,一般处理形式有物料报废、半成品报废、返工处理、让步接收。
d)生产时的不合格,操作人员及IPQC品管员做好标识,返回到生产人员返修或返工,仍不合格或不能复修,均记录在《QC检验报告表》中。
e)生产部对不合格品应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判断,是本部门责任范围的,提出整改措施,
采取纠正行动,经品管部验证确认完成整改;对属于其他部门责任范围的,在《不合格处理报告书》中提出责任单位交回品管部,由品管部协调其他责任单位完成不合格整改,生产部或相关责任部门应按规定的时间及时回复《不合格处理报告书》。
C.品质部对成品检验出现的不合格品
a)品质部负责判定,并提出处置意见,记录在《不合格处理报告书》中;
b)生产部负责隔离,生产责任部门负责处置意见的执行;
c)处置意见为返工、返修、挑选由生产部门执行;处置使用或放行不合格品,则由品质主管确认,重大决定时由总经理批准,适当时须经顾客批准。
d)交付或使用后发现不合格品,由业务部负责沟通识别隔离和提供处置意见直到顾客满意;
e)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应对其再次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并应保持处置不合格品的相关记录。
f)品质部根据出现不合格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出现的频次完成产品质量状况统计,确认公司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并确认是否要作纠正措施,如需要则由管理者代表完成《纠正措施报告》的“不合格描述”栏并责成相关责任部完成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并由品质部负责跟踪。
g)责任部门应按规定的时间及时回复《不合格处理报告》。
备注:当内部发生不合格现象时,必须检查流入到下一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