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pptx
派出所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日期:演讲人:
目录01溺水事故现状分析02防溺水核心知识普及03自救与互救技能培训04派出所安全监管职责05宣传教育活动设计06长效防范体系建设
溺水事故现状分析01
溺水事件数量溺水事件造成的伤亡人数较多,已成为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溺水事件伤亡情况溺水事件类型包括游泳溺水、垂钓溺水、意外落水等多种类型。近年来,本地溺水事件数量持续上升,形势严峻。本地溺水事件统计数据
高发区域与时段特征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自然水域,以及游泳池、水上乐园等娱乐场所。高发时段夏季和暑期是溺水事件的高发期,其他季节和时间段也存在溺水风险。高发天气晴天、炎热天气和阵雨过后是溺水事件的高发天气。
高危人群行为特点年龄特征溺水事件主要发生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身上,其中儿童溺水事故占比最高。性别特征行为特点男性溺水事故多于女性,尤其是儿童期至青壮年男性。溺水事故多发生在游泳、垂钓、水上娱乐等活动中,同时也有因饮酒、疲劳等原因导致的意外落水。123
防溺水核心知识普及02
避免在急流、漩涡、滚水坝等水域游泳或玩耍。识别水流状态不在暴雨、大风、雷电等恶劣天气下游泳或靠近水域。识别天气变括流动水体、深水区、水草茂盛区域、施工水域等。识别危险水域注意查看水域周围的警示标志和救援设备。识别警示标志危险水域识别标准
在水中活动时,应穿戴合适的救生衣,以增加浮力。穿戴救生衣个人防护装备要求如救生圈、浮板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自救。携带救生器材避免使用充气游泳圈、气垫床等不稳定的漂浮设备。不使用充气玩具穿着合适的泳衣,避免在水中穿着过于厚重或紧身的衣物。正确穿着衣物
时刻保持关注监护人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确保他们在视线范围内活动。传授安全知识向孩子传授防溺水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安全规定带孩子到正规游泳场所游泳,并遵守场所的安全规定。紧急救援能力监护人应具备基本的紧急救援能力,以便在危险情况下能够及时施救。监护人责任规范
自救与互救技能培训03
溺水者的呼吸和心跳会加速,可能出现短暂的呼吸暂停或心跳暂停。溺水者在水中可能失去平衡,无法自主控制身体,甚至被水流冲走。溺水者会挣扎、呼救、拍打水面,但可能无法呼救或指示正确的方向。溺水者的皮肤可能出现青紫、苍白或肿胀,尤其是嘴唇和指甲。溺水者身体反应认知
科学施救操作步骤使用长杆、绳索、救生圈等器材进行救援,不要尝试用手直接拉溺水者。若必须下水救人,应尽可能从溺水者背后接近,避免被溺水者紧紧抱住。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不要贸然跳入水中救人,以免自己也被淹没。
紧急呼叫与急救流程第一时间拨打紧急电话报警,告知溺水地点、人数和情况。在等待救援人员到场的过程中,持续进行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如有多名救援人员,应分工合作,一部分人负责急救,另一部分人负责呼叫救援和维持现场秩序。救援结束后,应及时将溺水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以免出现后遗症。
派出所安全监管职责04
重点水域巡查机制定期巡查针对辖区内的重点水域,制定详细的巡查计划,确保每一处水域都有警力覆盖。巡查记录问题上报每次巡查都要详细记录巡查时间、地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等,以便后续跟踪和整改。对于巡查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或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123
标识醒目警示标识上的内容应简洁明了,包括禁止游泳、水深危险等警示语句,并配以图形说明。内容规范定期维护对警示标识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无损,字迹清晰。在水域周边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群众注意安全,避免溺水事件发生。警示标识设置规范
多部门联动协作方案明确职责与水务、城管、教育等部门建立联动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在防溺水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信息共享及时与相关部门共享水域安全信息,共同分析研判溺水事故风险,提高预防和应对能力。联合执法针对重点水域和溺水事件高发期,与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大巡查和处罚力度。
宣传教育活动设计05
校园安全课堂实施定期开展溺水安全讲座邀请警察、救生员等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溺水安全知识。030201组织模拟演练活动模拟溺水事故,教导学生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校园安全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加深学生对溺水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收集溺水事故案例,制作海报并在社区内广泛张贴。社区警示案例展示制作溺水警示海报在社区活动中心等地举办溺水事故警示展览,增强居民安全意识。举办警示教育展览制作溺水安全手册、宣传单等,免费发放给社区居民。发放警示教育材料
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溺水安全知识和警示案例。新媒体宣传渠道运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制作防溺水安全短视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广泛传播。短视频平台传播在社交媒体上开展防溺水知识问答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