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4历年福建省永定县湖坑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2010-2024.docx
2010-2024历年福建省永定县湖坑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25题)
1.北冰洋和南极洲的共同点是(??)
A.跨纬度最广
B.地势最高
C.纬度最高
D.面积最大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也是纬度最高的大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考点:该题考查两极地区所跨的经度范围。
2.南极洲的自然资源中位居世界首位的是(??)
A.煤矿
B.动物资源
C.淡水资源
D.铁矿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储存在两极地区,南极洲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多以冰雪的形式存在。
考点:该题考查南极地区的资源。
3.读“东南亚中南半岛国家、河流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
⑴东南亚地处“十字路口”的位置,它联结????????洲和????????洲,马六甲海峡沟通????????洋与????????洋。
⑵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群岛组成,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气候类型为??????????????气候。
⑶河流A是???????????河,源于中国,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自北向南流经C?????????(国家)的首都万象和柬埔寨的首都????????,在????????(国家)境内注入??????????洋。
(4)这里的①????????、②????????、③????????(填国家名称)是世界主要的稻米出口国。
参考答案:
(1)亚?大洋?印度?太平?
(2)马来?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热带季风?
(3)湄公?老挝?金边?越南?太平?
(4)泰国?缅甸?越南?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亚战略位置突出,联结了亚洲和大洋洲,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沟通了印度洋与太平洋。
(2)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
(3)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湄公河,发源于中国,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自北向南流经老挝的首都万象和柬埔寨的首都金边,在越南境内注入太平洋。
(4)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位于东南亚中部,是泰国,②位于印度洋,是缅甸,③是越南,是世界主要的稻米出口国。
考点:该题考查东南亚的地理范围。
4.关于各大洲地形、地势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B.欧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C.南美洲分三大地形区,且南北纵列分布
D.非洲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周围低,所以A符合题意;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南北部较高中部低,所以B不符合题意;南美洲西部为山地,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所以C不符合题意;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所以D不符合题意。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5.出入波斯湾必须经过的被称为“世界油阀”的海峡是(??)
A.霍尔木兹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曼德海峡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波斯湾又称海湾,它的沿岸和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波斯湾海上的唯一出口是霍尔木兹海峡。海峡长150千米,最窄处仅38.9千米,它是世界上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平均每5分钟就有1艘油轮进出海峡.每年有大量石油从这里运出,因此,霍尔木兹海峡被称为“世界油阀”。
考点:该题考查西亚石油的集中产区。
6.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6分)
⑴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两种气候类型是A????????????????气候、B????????????????气候;
⑵非洲气候分布特点是????????????????????????????????????????????,
其原因是????????????????????????????????????????????????????????。
⑶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是????????????????气候,这里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1)热带草原?热带沙漠
(2)南北对称分布?赤道穿过中部,南北纬度对称分布?
(3)热带草原?海拔高,气温低,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水热条件试题分析:
(1)从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可以看出,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两种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2)从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可以看出,非洲气候具有南北对称分布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赤道穿过中部,南北纬度对称分布。
(3)从图中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