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4历年福建省长泰一中—第二学期期中高二历史试卷2010-2024.docx
2010-2024历年福建省长泰一中—第二学期期中高二历史试卷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25题)
1.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表明
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
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
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参考答案:B
2.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政策的实质是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政府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
参考答案:B
3.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王安石“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格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监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农民坏于差役,……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场之权。……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勤忧而国不强。”
——《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材料三?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四?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司马光认为: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为改变这些现状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材料三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2分)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2分)
(4)你对材料四中王安石、司马光的理财之道的认识有何看法?(2分)
参考答案:(1)北宋中期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历史现象;(2分)根源: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导致的。(2分)
(2)改革科举考试,专考经义和时务策;实行将兵法,提高军队战斗力;实行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4分)
(3)募役法方田均税法。(2分)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2分)
(4)王安石的理财之道旨在削弱大地主、大官僚的特权,企图削弱他们的经济实力来富国。司马光是在不危及地主官僚利益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2分)
4.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在这一改革中
①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
②司法改革随着《司法章程》的推行,法律得到普及
③地方自治改革后,城市资产阶级代表在地方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
④改革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欢迎和认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A
5.“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推行三长制
C.整顿吏治
D.迁都洛阳
参考答案:A
6.倒幕派的主力是
A.下级武士
B.西南诸藩的大名
C.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
D.城市贫民和手工业者
参考答案:A
7.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A.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平等
C.政府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D.提倡武士道精神,力争实现民族振兴
参考答案:A
8.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868年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放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