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S第三中学教学楼的结构设计》11000字.docx

发布:2025-05-21约4.9万字共10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PAGEI页

S第三中学教学楼的结构设计

目录

TOC\o1-3\h\u4471工程概况 3

29161.1气象资料 3

177851.2水文地质资料 3

47061.3荷载资料 3

234942确定计算简图 3

104292.1梁、柱截面尺寸 4

303612.2材料强度等级 4

3032.3荷载计算 4

34872.3.1屋面横梁竖向线荷载标准值 5

24762.3.2楼面横梁竖向线荷载标准值 7

326672.3.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7

135612.3.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8

38522.3.5地震作用 9

49273框架内力计算 14

32153.1恒载下框架内力 14

59753.1.1弯矩分配系数 14

147223.1.2杆件固端弯矩 16

223793.1.3节点不平衡弯矩 18

196193.1.4内力计算 18

111523.2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23

42843.2.1梁固端弯矩 23

251613.2.2最不利情况 23

55363.2.3各节点不平衡弯矩 23

169173.2.4内力计算: 24

281523.3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29

21653.3.1横向框架内力计算 29

22413.3.2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内力计算 34

230474框架内力组合 38

274914.1梁构件弯矩调幅计算 38

298764.2框架梁在横向的内力组合 38

311734.3框架柱内力在横向的组合 38

153534.4横向框架柱内力组合 38

91705框架梁柱截面设计计算 50

145535.1AB、BC跨梁承载力正截面计算 50

195235.2AB、BC跨梁正截面的抗震验算 50

127915.3AB、BC跨梁斜受剪截面承载重力计算 50

68345.4AB、BC跨梁斜截面抗震数值验算 50

260895.5重力二阶效应 50

151665.6柱压弯正截面计算 50

1996楼梯的设计与计算 77

246426.1相关资料 77

285416.2梯段板计算 78

161216.2.1荷载计算 78

16466.2.2内力计算 79

179206.2.3配筋计算 79

241686.3休息平台板计算 79

12926.3.1荷载计算 79

86956.3.2内力计算 79

141766.3.3配筋计算 80

57866.4梯段梁TL1计算 80

119606.4.1荷载计算 80

185436.4.2内力计算 80

27566.4.3配筋计算 80

133807现浇楼面板设计 82

188087.1跨中最大弯矩 82

274447.2支座中点最大弯矩 82

242337.3C区格 83

174697.3.1跨内最大弯矩 83

137847.3.2支座中点固端弯矩 84

49767.4B区格 84

223027.4.1跨内最大弯矩 85

234617.4.2支座中点固端弯矩 85

28810结论 87

1工程概况

1.1气象资料

本地风压:W0=0.45kN/m2[1]。

本地雪压:S0=0.4kN/m2[2]。

1.2水文地质资料

系数准永久值是0.2,场地类别根据相关标准为Ⅲ类[3]。

1.3荷载资料

楼面活荷载,是2.5kN/m2,走廊、楼梯楼面荷载是3.5kN/m2[4]。不上人屋面活荷载是0.7kN/m2[5]。

2确定计算简图

该工程地质条件相对好点,则该工程的基础是柱下独立基础。基底的标高-2.10m。柱首层高度是:h1=5.8m,剩余柱高h2~h5=3.9m。AB跨和CD跨=6900mm,BC跨=3000mm。见图2.1。

图2.1计算简图

2.1梁、柱截面尺寸

柱:600mm×600mm,梁:300mm×800mm,板厚:120mm。

2.2材料强度等级

混凝土均为C30级;钢筋均为HRB400钢筋。

2.3荷载计算

计算分析对象选取6轴线。

2.3.1屋面横梁竖向线荷载标准值

永久荷载是图2.2;活荷载为图2.3。

图2.2永久荷载下计算简图

图2.3活载下计算简图

(1)永久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