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运放负反馈放大电路.pptx
《电路与电子学》;第8章集成运放负反响放大电路;8.1反响的根本概念;Xo;图8.1射极输出器;8.1.2反响放大电路的分类;瞬时极性法
判断步骤:
假设输入量的瞬时极性。
根据电路输出量与输入量的相位关系,决定输出量和反响量的瞬时极性。
根据反响量与输入量的关系判断是正反响还是负反响。假设比较后,加强了输入信号那么为正反响;假设比较后,削弱了输入信号那么是负反响。;
;判断图8.3所示电路的反响极性;2.按反响信号交直流成分划分;具有交直流反响信号的电路;3.按反响和输出信号关系划分;图8.5电流负反响放大电路;4.按反响和输入信号关系划分;并联反馈:在输入回路中,输入信号、反馈信号和偏差信号并联连接。以电流形式相加减;Iid;(+);负反响的四种组态:;[例8.1]判断图8.7所示电路的反响类型。;[例8.2]判断图8.8所示电路的反响类型。;各种负反响放大器方块图,如下图。;8.2.2负反响放大器根本关系式;反映了反响对放大器性能指标的影响程度,称为反响深度。;反响信号和输入信号实际上是相减的结果,所以这种情况属于负反响。;属于正反响,不过这是正反响中的一个特殊情况,这时没有输入就有输出,这种现象称为自激。;是反馈放大器的一个重要指标。;电流串联:;由于负反响的自动调节作用,在输入信号不变的情况下,输出信号也趋于保持不变。负反响放大器闭环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是比较高的。
在深度负反响条件下,有;加了负反响以后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到底提高了多少呢?
就中频区的情况作些分析。;即开环放大倍数变化了dA时,闭环放大倍数相应变化dA/(l十AF)2。
dA/A来表示开环放大倍数的相对不稳定程度,用dAf/Af来表示闭环放大倍数的相对不稳定程度。这两个相对不稳定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如下:;;可以采用负反响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加多深的负反响才适宜呢?;
;即应用反响放大器的根本关系式来决定反响深度:;8.3.2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加反响后的关系:;放大器的通频带可以近似认为通频带的数值就等于上限频率的数值。
集成运放下限频率为0,集成运放的通频带就是上限频率。这样,就可以??加了反响以后放大器的通频带为加反响前的;中频放大倍数和带宽的乘积为一常数。;8.3.3减小放大器非线性和内部噪声的影响;放大器的一种典型的开环传输特性如下图;它说明了Uo与Ui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负反响放大器只能削弱放大器内部产生的谐波,对于混在输入信号中的谐波,负反响放大器将会把它和有用信号一样放大。
对于放大器内部产生的噪声,负反响也同样可以削弱它们,道理和削弱放大器内部产生的谐波完全一样。;8.3.4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Ui;⒉对输出电阻的影响;;⑵电流负反响
将开环放大器输出电流源等效如图8.13所示。;;电流串联负反响时输出电阻为
电流并联负反响时的输出电阻为;结论;8.4.1深度负反响条件下放大倍数的近似计算;⒈电压串联负反响;集成运放的输入电阻rid很大,所以Iid≈0。用U+、U-分别表示运放同相端、反相端对地电位,那么有
U+≈U-;⒉电压并联负反响;;⒊电流串联负反响;;⒋电流并联负反响;;⒌分立元件负反响放大电路计算举例;;8.5反响放大器的自激;8.5.1自激的表现;Xo;8.5.2自激振荡平衡条件;自激振荡平衡条件;在频率fφ处同时满足,因而这个负反响放大器是要产生自激的。;Gm;自激振荡及消除的方法;几种常用的补偿方法(CompensationMethod)。
1.简单电容补偿
2.RC串联补偿
3.密勒电容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