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技术》课件——足太阳膀胱经.pptx
足太阳膀胱经;教学要求;二、足太阳膀胱经;二、足太阳膀胱经;《灵枢·经脉》原文;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于巅顶(百会)。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列颞颥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挟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户。
后项的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臀部(环跳)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从此向下,通过腓肠肌,出于外踝的后面、沿着第5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联系脏腑:膀胱、肾;
经过器官:膀胱、肾、眼、耳、脑。
;概述--主治概要;主治病证;第一大杼二风门
第三肺俞四厥阴
心五督六膈俞七
肝胆脾胃三焦肾
气大关元小肠存
膀胱中膂白环生;[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睛明(Jingming,BL1);定位: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攒竹(Cuanzhu,BL2);定位:
颈后区,橫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后正中线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天柱(Tianzhu,BL10);定位:第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大杼(八会穴之骨会);定位:
风门(Fengmen,BL12)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第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主治:
(1)伤风,咳嗽;
(2)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3)癫痫
现多用于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荨麻疹等。
;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刺灸:
斜刺0.5~0.8寸;可灸。
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主治:
(1)咳嗽,气喘,咳血,鼻塞;?
(2)骨蒸潮热,盗汗;
(3)皮肤瘙痒,瘾疹(肺主皮毛)。
;定位: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刺灸:斜刺0.5~0.8寸;可灸。
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主治:
(1)心痛,惊悸,心烦,失眠,健忘,癫狂痫;
?(2)咳嗽,吐血,盗汗。
;肺俞、心俞—研究进展;定位: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八会穴,血会膈俞;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肝俞;定位: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俞;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定位: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定位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Shenshu,BL23);定位
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俞(Dachangshu,BL25);定位: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关元俞;小肠俞;小肠俞;定位:
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膀胱俞(BL28)膀胱背俞穴:;定位:
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督脉的中点。;次髎(Ciliao,BL32);定位:在股后区,臀下横纹的中点;承扶;定位:腘横纹中央。;委中(Weizhong,BL40)合穴;定位: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膏肓(Gaohuang,BL43):;定位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志室(Zhishi,BL52);定位
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秩边(Zhibian,BL54);定位: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顶;承山(Cengshan,BL57);定位:
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飞扬Feiyang(BL58)络穴;昆仑(Kunlun,BL60)经穴;昆仑(Kunlun,BL60)经穴;申脉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申脉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至阴(Zhiyin,BL67)井穴;至阴(Zhiyin,BL67)井穴;小结;小结;1.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
A膈俞B胆俞C脾俞D肝俞E胃俞
2.太溪对侧相应的穴位是()
A三阴交B昆仑 C大钟D交信E复溜
3.膏肓俞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应属于腧穴的哪项治疗作用?
A邻近作用B远道作用 C整体作用 D个体作用
E以上都不是
4.是“主筋所生病者”的经脉是()
A肝经B脾经C膀胱经D肾经E胆经
5.手足太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目内眦 B目外眦 C耳前D鼻旁E眉头
;经穴歌:;主病歌:;循经歌:;膀胱经主要穴位表;穴位;膀胱经主要穴位表;膀胱经主要穴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