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pptx

发布:2025-05-23约2.16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

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

感。

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观念:理解法治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联系,增强法治意识。

健全人格: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共处的人格特质。

责任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为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贡献力量。;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62—64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

上做标记。

1、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2、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3、如何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4如何弘扬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楚辞》中的这些诗句,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受到

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

那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

中华人文精神呢?

1.中华人文精神有什么作用(重要性)?P62①②

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

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古人说:“礼之用,和为贵。”人与人

相处要找到彼此合适的位置,形成恰当

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谐美好的状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

如人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都要坚信“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

相传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

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家中因为宅基地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人撑腰。收到家人来书,傅以渐遂修一纸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后,自感惭愧,便主动让

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

2.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P63)

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中华民族推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2.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P64)

②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立己达人,兼善天???。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2、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P63/64

①弘扬促进和谐的思想文化。

我们应当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①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答案与解析:

(1)开放题。示例如下:

《论语》选段、《木兰诗》、《少年中国说》等等。

(2)开放题。示例如下:

语文课上,通过学习人文典故,鉴赏古诗文,我感受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博大精深,领悟到先贤们的家国情怀、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等。

历史课上,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我了解了中华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历程。

音乐课上,我接触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和音乐作品,了解了“宫、商、角、微、羽”五声,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和深厚底蕴。

美术课上,我了解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蕴含的审美理念。通过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我学会运用笔墨、安排构图,领悟传统艺术追求的意境和气;

思考:你如果参加该活动,会挑选哪篇经典参赛?

结合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学习,举例说明你感受到的中华人文精神。

提示(1)第一首:弘扬向上向善的文化;第二首,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2)例:《木兰诗》木兰为父从军,担当使命,弘扬了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①对自己: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

基本态度,启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②对社会、对国家:善于寻找好的榜样。

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教师寄语

中华人文精神,历经五千年风雨,塑造了我们的民族品

格,铸就了国家的脊梁。身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传承和弘;

本课课堂小结

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

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2.(2025·全国课后作业)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这启示我们要(

①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

②充满活力朝气,积极努力奋进

③勇担使命,争做向上向善好少年

④努力学习,一心只读圣贤书不仅要学习,还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