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与评估技术规范.pdf

发布:2025-05-23约1.25万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与评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分类、建设和评估内容,包括原则、选址、设施、课程、运营、评

估赋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与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Z/T028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体现了生物

体在种类、基因、生态功能和生境等方面的复杂性与丰富性,是维持生态平衡和支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

基础。

3.2生物多样性体验ExperienceofBiodiversity

为提升社会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在自然环境或科普场馆中开展的

感受、认知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3.3生物多样性体验地BiodiversityExperienceSite

指充分利用地方生物多样性资源,配套必要的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能提供多种形式的感受、认知

生物多样性活动的特定场所。

4分类

4.1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按照依托资源、体验内容与主题等,分为综合型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和专题型生

物多样性体验地。

4.2综合型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原则上依托自然保护地,围绕生态系统、物种、遗传资源多样性,突显

1

旗舰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旨在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推进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

转化。

4.3专题型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是结合当地资源与文化,专注特色生物多样性主题,可依托当地企业、

学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已有设施条件进行提升建设,旨在提高公众对特定生物多样性问题的认识

和理解。

5建设

5.1原则

5.1.1生态性

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优先保护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生物物种及其栖息环境,

因势利导开展特色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结合地域特点和自然禀赋,保持建设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

原真性和完整性,减轻对周围环境的人为干扰。

5.1.2特色性

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应充分挖掘生态系统、物种、遗传多样性特色资源,以生物多样性展示和体验为

主体,融合特色民俗风情、生物多样性传统文化知识,充分体现生物多样性价值,形成各具特色的生物

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示范模式,并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和实践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

5.1.3参与性

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应把参与者作为体验活动的主体,通过有序引导、积极参与、互动交流等使其

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鼓励当地社区居民、单位广泛参与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场地建设和运营,

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5.2选址

5.2.1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所在的区域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或具备生物多样性特色资源,有较为适宜

的室内和室外场地。

5.2.2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场所的产权明晰、边界清楚,能够作为生物多样性体验地长期使用。

5.2.3生物多样性体验地选址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及自然保

护地等生态空间管控要求。

5.2.4根据DZ/T0286要求,选址地应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隐患。

5.2.5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应交通便利。

5.3设施

5.3.1室内设施

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的室内设施应结合当地生物多样性特色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文化等,包括但不限

于服务型场所与体验型场所。室内建筑设施应符合GB50016的防火要求,以及GB/T50378的安全耐久、

健康舒适、资源节约要求,力求低碳、节能、环境友好。

5.3.2室外设施

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的室外设施应结合体验地特点及生物多样性区位优势,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有

利于开展体验地常设的各类体验课程。同时,室外设施应符合自然保护地等相关管理规定,不得破坏野

生动植物生境,避免对其生长、栖息、繁衍产生影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