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管道工程的砌体施工技术.doc
通信管道工程的砌体施工技术
通信管道工程的砌体施工技术涉及多个方面,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砖:应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机制砖,其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标准,且无裂缝、掉角、缺棱等缺陷。例如,通常采用MU7.5及以上强度等级的砖。
-石材:如使用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石块的中部厚度不宜小于150mm。
-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应超过5%,使用前需过筛,确保颗粒均匀。
-水泥: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且在有效期内使用。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得混用。
-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不得含有影响砌体质量的有害物质。
2.工具准备
-砌筑工具:包括瓦刀、灰桶、灰勺、靠尺、线坠、水平尺等,应保证工具完好、精度达标,以满足施工要求。
-运输工具:如手推车、小翻斗车等,用于材料的水平和垂直运输。
3.现场准备
-施工场地应平整、坚实,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防止积水影响砌体施工。
-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控制点,准确放出管道基础和砌体的边线,并设置明显的控制桩和水准点,以便施工过程中进行测量和复核。
-对基础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基础的强度、尺寸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基础表面应清理干净,无杂物、浮土等。
砌体施工要点
1.砌砖施工
-排砖撂底:根据基础尺寸和管道排列情况,进行排砖撂底,确定组砌方式。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或梅花丁的组砌形式,保证上下错缝、内外搭砌,避免出现通缝。
-砌筑方法:可采用“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或铺浆法。采用铺浆法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灰缝要求:水平灰缝和垂直灰缝宽度宜为8-12mm,一般控制在10mm左右。灰缝应饱满,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垂直灰缝可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使其砂浆饱满。
-墙体拉结:在墙体中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拉结筋,拉结筋的数量、规格和间距应符合规定。一般每500-600mm高度设置2根直径6mm的钢筋,两端应埋入墙体不小于1000mm。
-墙体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2.砌石施工
-石块砌筑:应分层砌筑,每层高度大致相等,每层中间隔一定距离应设置拉结石。拉结石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一般每0.7m2墙面至少应设置一块,且同皮内的中距不应大于2m。
-灰缝要求:灰缝厚度宜为20-30mm,砂浆应饱满,石块间不得有相互接触现象,石块不得无浆直接贴靠。
-砌筑顺序: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腹石。角石应选择比较方正、大小适宜的石块,角石砌好后,再将面石依次砌好,面石应表面平整、灰缝均匀一致,腹石则应根据石块形状和空隙情况,交错砌筑,使砌体密实。
3.抹面施工
-抹面材料:一般采用水泥砂浆,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应采用安定性合格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应采用中砂,含泥量不超过3%。
-基层处理:在抹面之前,应对砌体表面进行清理,去除灰尘、油污等杂质,并洒水湿润,以保证抹面砂浆与基层的粘结牢固。
-抹面操作:抹面应分两层进行,第一层为打底灰,厚度宜为10-15mm,应压实、搓毛,待其初凝后再进行第二层抹面,厚度宜为5-10mm,表面应压实、抹光。抹面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防止表面出现裂缝。
质量控制与验收
1.质量控制标准
-砌体尺寸偏差:砌体的轴线位置偏移不得超过10mm,垂直度偏差每层不得超过5mm,全高不得超过10mm。表面平整度偏差不得超过8mm(砖砌体)或10mm(石砌体)。
-灰缝质量:灰缝应横平竖直、均匀一致,灰缝厚度应符合规定,且偏差不得超过±2mm。
-砂浆强度:砂浆试块的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的最小一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0.75倍。
2.验收程序
-施工单位在完成砌体施工后,应首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单位提交验收申请报告。
-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的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同时可邀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人员参加。
-验收内容包括砌体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灰缝质量、砂浆强度等方面。验收人员应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