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热学期末总复习资料.pptx
热学内容图析总论量热与量温热传递的一般规律热力学平衡态的特征及充要条件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和温标理想气体定律和状态方程热学发展规律简史研究对象及方法热力学基础(宏观理论)分子运动论(微观理论)热学理论的应用(物性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2、热力学第二定律;3、热机。1、分子运动论的实验基础及基本论点;2、理想气体分子运动的规律(平衡态);3、理想气体内迁移规律(非平衡态)。1、实际气体、液体、固体的基本性质;2、一级相变特征及基本规律。
平衡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也即与外界无任何形式的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条件下,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称平衡态。然后,再将它们分开,它们仍各自保持此平衡状态不变。热平衡:假设有两个热力学系统各自处在平衡态,当它们热接触后,两个系统间要发生热交换(传热),它们原来的平衡态都被破坏,状态要发生变化。但经过一定时间后,它们都将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态。这种平衡是两个系统在热接触时通过热交换实现的,所以称为热平衡。热力学第零定律: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两个物体同时和第三个物体热平衡时,这两个物体彼此之间也处于热平衡状态。1234第一章温度
温标三要素:测温属性-选择一种测温物质的随温度变化的某种属性(可测量)规定固定点规定测温属性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或:注:在1000℃T1K的范围适用。理想气体温标:温标:温度的数值标度。
摄氏温标t:t0=0.01t=(T-273.15)测温属性-液体(水银或酒精)体积随温度变化;固定点-冰点为零度,汽点为100度;函数关系-液体体积随温度作线性变化。热力学温标T:不依赖测温物质及其测温属性。单位:K(Kelvin),规定:T0=273.16K在理想气体温标有效范围内二者一致。华氏温标tF:
01非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瓦耳斯方程)02任意质量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二章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一、物质是由大量的原子或分子组成二、分子热运动1、分子或原子不停的运动2、分子或原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3、分子或原子的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三、分子间的吸引力与排斥力rfo力分子斥力引力物质的微观模型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1.分子个体的运动模型(1)大小—分子线度分子间平均距离;(2)分子力—除碰撞的瞬间,在分子之间、分子与器壁之间无作用力;(3)碰撞性质—弹性碰撞;(4)服从规律—牛顿力学。2.分子的集体运动模型(平衡态)(1)无外场时,分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相同。分子数密度:(2)由于碰撞,分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速度,速度取向各方向等概率,速度取向各方向等概率,即: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温度的统计意义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只与温度有关,并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T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称为方均根速率方均根速率:
-------洛施密特常量标准状态下: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在相同的体积内所含的分子数相等。12压强公式应用
01一个温度为T的容器中贮有n种气体。02代入压强公式,有:2、道尔顿分压定律:
分子间作用力与作用能一、分子间互作用力rfo力分子斥力引力二、分子间互作用势能rEp(r)r0Ep0分子互作用势能曲线
01第三章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率05表示:速率v附近dv速率间隔内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03速率分布函数02归一化条件04意义:速率v附近单位速率间隔内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设总分子数N,速率区间v~v+dv,该速率区间内分子数dNv06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函数:
气体分子按速率的分布律:气体分子按速度的分布律:
最概然速率: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v=8kT?m=8RT??vp=2kTm=2RT?v2=3kTm=3RT?
f(v)f(vp3)vvpf(vp1)f(vp2)T1T3T2温度越高,速率大的分子数越多
玻耳兹曼分子按能量分布定律(玻耳兹曼分布率):气体分子按势能的分布律:重力场中的气体分子的空间分布:
利用气压公式可近似估算爬山或航空中上升的高度:气体压强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能量均分定理:在温度T的平衡状态下,物质分子的每一个自由度都具有相同的平均动能,其大小都等于kT/2。分子平动自由度t,转动自由度r,振动自由度s,平均总能量:单原子分子非刚性双原子分子刚性双原子分子
理想气体内能:气体定容摩尔热容:单原子分子气体双原子分子气体
第四章气体内的输运过程平均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的定义平均碰撞频率撞间飞行的平均路程。气体分子在相邻两次碰气体中发生的由非平衡态趋向平衡态的变化过程,如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