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pptx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支气管哮喘概述
02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
03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04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
05
特殊类型哮喘的处理
06
哮喘的长期管理与预防
01
支气管哮喘概述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流行病学
支气管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病,青少年更为常见,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定义与流行病学
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性等方面,其中气道炎症是核心环节,导致气道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进而引发哮喘症状。
病因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密切相关,家族遗传倾向明显,同时受空气污染、过敏原、感染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
气道炎症
支气管哮喘的气道重塑是指气道壁的长期慢性炎症导致的结构改变,包括上皮细胞化生、平滑肌增生和胶原沉积等,这些改变使得气道对刺激更加敏感,易于发生狭窄。
气道重塑
气道高反应性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如过敏原、冷空气、运动等呈现高度敏感状态,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和黏液分泌增加,从而引发哮喘症状。
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可逆性等特点,主要表现为气道黏膜下组织水肿、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
病理生理学特点
02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
喘息
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症状之一。
气促
患者呼吸频率加快,感觉空气不够用,需用力呼吸。
咳嗽
多为刺激性干咳,有时咳出白色黏液痰。
胸闷
患者感觉胸部有紧迫感或堵塞感,严重时可出现窒息感。
典型症状(喘息、气促等)
发作时间特点(夜间/清晨加重)
夜间发作
支气管哮喘常常在夜间加重,可能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气温下降等因素有关。
清晨发作
清晨也是支气管哮喘的高发时段,可能与过敏原的接触、气温变化等因素有关。
季节性发作
部分患者在特定季节发作,如春季或秋季,可能与花粉过敏等季节性因素有关。
体征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肺部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严重时可出现三凹征等呼吸困难体征。
临床分级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肺功能检查等指标,可将支气管哮喘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以便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疗效。
体征与临床分级
03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评估呼吸道有无阻塞及阻塞程度,判断气流受限情况。
PEF(呼气峰流速)
测定呼气时气流的最大速度,反映呼吸道通气功能及阻塞程度。
肺活量
测量肺部最大通气量,评估肺活量大小及肺功能状况。
气道可逆性试验
通过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再次测定肺功能,判断气流受限是否可逆。
肺功能检查(FEV1、PEF等)
支气管激发试验
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
通过吸入乙酰甲胆碱后,诱发支气管痉挛,评估气道高反应性。
过敏原激发试验
通过吸入或食入过敏原,诱发过敏反应,评估气道高反应性。
组胺激发试验
利用组胺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测定气道反应性,辅助诊断哮喘。
运动激发试验
通过运动诱发支气管痉挛,观察肺功能变化,判断运动性哮喘。
鉴别诊断(COPD、心源性哮喘等)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01
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长期吸烟史,气流受限不可逆,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主要表现。
心源性哮喘
02
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喘息与呼吸困难多在夜间阵发性发作,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肺底湿啰音为主。
支气管扩张
03
多见于青少年,长期咳嗽、咳脓痰,肺部听诊有固定湿啰音,CT检查可见支气管扩张表现。
上气道阻塞
04
如气管支气管异物、肿瘤等,引起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喉部可闻及喘鸣音,胸部CT或支气管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04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
糖皮质激素
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可减轻哮喘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但长期使用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皮肤瘀斑等。
白三烯调节剂
可抑制白三烯的生物活性,减少炎症反应,适用于轻至中度哮喘患者的长期控制,且安全性较好。
控制药物(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
可扩张支气管,缓解哮喘症状,是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但长期使用会导致药效降低。
β2受体激动剂
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支气管、减少黏膜液分泌的作用,适用于夜间哮喘及多痰患者。
抗胆碱药
缓解药物(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
轻度哮喘
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按需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
中度哮喘
重度哮喘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或白三烯调节剂,如仍无法控制,需考虑其他治疗手段,如免疫治疗、支气管热成形术等。
按需使用β2受体激动剂,症状加重时加用抗胆碱药。
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