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8 海洋水》课件_高中地理_选择性必修1_中图中华地图版.pptx
高中地理海洋水课件主讲人:
目录海洋水的定义01海洋水的分布03海洋水对环境的影响05海洋水的特性02海洋水的作用04
海洋水的定义01
海洋水概念海洋水具有高盐度、高密度和流动性等特点,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海洋水的特性海洋水主要由H2O分子构成,含有多种溶解盐类,形成独特的化学成分。海洋水的组成
海洋水分类海水根据盐度不同,可分为咸水、半咸水和淡水,盐度影响海洋生物分布。按盐度分类根据温度差异,海洋水可分为表层水、中层水和深层水,影响海洋环流。按温度分类海洋水按深度分为表层水、次表层水、中层水、深层水和底层水,各有其特点。按深度分类海水来源多样,包括降水、河流输入、冰川融化等,不同来源影响水质。按来源分类
海洋水的特性02
物理特性海水的盐度受蒸发、降水、河流输入等因素影响,不同海域的盐度存在显著差异。盐度分布海洋水的温度随深度和季节变化,表层水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深层水则相对稳定。温度变化
化学特性海洋水的盐度因蒸发、降水等因素不同,赤道附近盐度较低,极地较高。盐度分布海洋水的pH值平均约为8.1,但受人类活动影响,正逐渐变酸,影响海洋生态系统。酸碱度(pH值)海洋水溶解有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对海洋生物的呼吸和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溶解气体010203
生物特性海洋中栖息着众多生物种类,如珊瑚、鱼类、海豚等,构成了丰富的生态系统。01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适应了水下高压、盐度变化等环境,如鲨鱼的盐分调节能力,海星的再生能力。02海洋生物的适应性
海洋水循环海洋表面水分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是海洋水循环的起始环节。蒸发过程01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云,最终以雨、雪等形式返回海洋,完成循环。降水作用02洋流将热量和盐分从一个海域输送到另一个海域,影响全球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洋流输送03
海洋水的分布03
海洋水的区域分布赤道附近海域水温高,盐度相对较低,是全球海洋水分布的一个重要区域。赤道附近海域极地海域由于温度低,海水结冰现象普遍,盐度较高,形成独特的海洋水分布区域。极地海域
海洋水深度分布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大,温度变化明显,是海洋生物活动最频繁的区域。海洋表层水中层水位于表层水和深层水之间,光照减弱,温度和盐度相对稳定,生物多样性较低。海洋中层水深层水是海洋中温度最低、盐度较高的水层,形成于极地附近,流动缓慢,更新周期长。海洋深层水深渊水位于海洋最深处,温度接近冰点,压力极大,是地球上环境最极端的区域之一。海洋深渊水
海洋水温度分布01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常年较高,可达到25-28摄氏度,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02两极地区海水温度较低,常年在0摄氏度以下,形成大面积的冰盖和冰架。赤道附近的高温区极地的低温区
海洋水盐度分布赤道低盐区赤道附近海域因大量降水和河流输入,盐度较低,形成赤道低盐区。副热带高盐区河流入海口盐度梯度河流入海口附近,淡水与海水混合,形成明显的盐度梯度变化。副热带海域蒸发强烈,降水少,盐度较高,形成副热带高盐区。极地高盐区极地海域由于海水结冰,盐分被排出,剩余海水盐度相对较高。
海洋水的作用04
海洋资源利用利用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源,为沿海地区提供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海洋能源开发0102通过渔业捕捞和海洋生物养殖,获取食物和药品等重要资源。海洋生物资源03开采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矿石,满足工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与气候关系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海洋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调节全球气温,影响气候模式,如赤道和极地的温差。0102海洋对降水模式的影响海洋蒸发形成的水汽是降水的主要来源,海洋流的移动可改变局部地区的降水分布。03海洋对风系的形成作用海洋表面温度差异导致气压变化,进而影响风的形成和方向,如信风和季风。04海洋对极端天气的影响海洋的热容量大,能够缓和极端天气事件,如海洋对飓风和台风路径和强度的影响。
海洋水对环境的影响05
海洋生态系统影响海洋水的运动导致海岸线的侵蚀和沉积,如海浪对沙滩的冲刷和泥沙的堆积。海岸侵蚀与沉积03海洋吸收和释放热量,调节全球气候,例如赤道附近的暖流对气候的温暖作用。海洋气候调节02海洋水体的流动和温度变化影响着生物多样性,如珊瑚礁的形成和鱼类的迁徙。海洋生物多样性01
海洋污染问题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构成威胁,如海龟误食塑料袋导致死亡。塑料垃圾污染01油轮泄漏等事故导致大量有害化学物质进入海洋,破坏生态平衡。化学物质泄漏02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枯竭,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过度捕捞03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海水酸化,影响珊瑚礁和贝类生物的生存。海洋酸化04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建立海洋保护区,限制过度捕捞,保护珊瑚礁等生态系统,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01减少陆源污染,如塑料垃圾和化学物质排放,以及船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