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doc
控制测量施工作业知道书版次:A
PAGE
JXHE-XC-JS08-2008PagePAGE27ofNUMPAGES30
控制测量施工方案版次:A
目录
TOC\o1-1\h\z\u1、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1
2、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1
3、准备工作 2
4、埋建测量标志 4
5、经纬仪角度观测 5
6、测距仪距离测量 8
7、全站仪测量 9
8、控制测量内业计算 11
9、水准测量 11
10、三角高程测量 15
11、综合导线测量(平面、高程) 17
12、施工测量放样 18
1、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
踏勘、选点、建标、埋石
踏勘、选点、建标、埋石
仪器设备检校
仪器设备检校
外业观测(测角、测距、水准、GPS)
外业观测(测角、测距、水准、GPS)
观测原始记录检查
观测原始记录检查
数据预处理、平差计算
数据预处理、平差计算
整理成果资料
整理成果资料
编写技术总结报告
编写技术总结报告
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
2、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3、准备工作
3.1.收集资料
3.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3.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3.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3.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3.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3.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
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3.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
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3.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
当的交通工具。
3.2.4现场踏勘应作好记录,并编写踏勘报告。
3.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术依据。
3.3.1.2测区概况:说明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等情况,并划分测区困难类别。
3.3.1.3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说明已有资料的作业单位、施测年代、采用的技术依据和选用的基准;分析已有资料的质量情况,并作出评价和指出利用的可能性。
3.3.1.4平面控制:说明控制网采用的平面基准、等级划分以及各网点或导线点的点号、位置、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与联测方案;初步确定的觇标高度与类型、标石的类型与埋设要求;观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
3.3.1.5高程控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