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儿科护理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发布:2025-05-20约7.77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第PAGE1页,共NUMPAGES3页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儿科护理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起来的重要过程。在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有机物的合成。以小麦为例,其光合作用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产生的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

B.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都需要酶的催化

C.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D.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于CO2

2、对于生物的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以下关于其相关概念和规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这些特征可以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通过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进行调查

C.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其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λ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D.在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且K值是固定不变的

3、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了解物种的濒危机制是制定有效保护策略的基础。当一个物种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时,以下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导致该物种濒危?()

A.物种的生存空间缩小,食物资源减少,繁殖成功率下降

B.物种会迅速适应新的环境,不会受到栖息地破坏的影响

C.物种会迁移到其他地方,不会面临濒危的风险

D.栖息地的破坏只会影响物种的个体数量,不会影响其生存能力

4、对于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假设要理解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反应,以下哪个环节是核心的?()

A.白细胞的产生和分化,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具有不同的免疫功能

B.抗原的识别和呈递,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抗原,启动免疫应答

C.免疫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协调各种免疫反应

D.抗体的产生和作用,抗体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病原体,发挥免疫效应

5、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当我们探讨真核细胞中内质网的功能时,以下哪种描述是最为准确和全面的?()

A.内质网主要负责蛋白质的合成和初步加工,以及脂质的合成

B.内质网只是细胞内的一种膜结构,没有实际的生理功能

C.内质网仅参与脂质的合成,对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没有作用

D.内质网的功能仅限于储存细胞内的物质,不参与代谢过程

6、在免疫学的研究中,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于抵御病原体的入侵起着关键作用。当一种新型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的反应过程是怎样的?()

A.免疫系统会识别病原体的特征,启动一系列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免疫分子的分泌,试图清除病原体

B.免疫系统会立即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迅速清除病原体

C.免疫系统对新型病原体没有反应,直到病原体大量繁殖造成明显症状

D.免疫系统会随机地产生各种免疫反应,不一定针对病原体

7、对于生物的遗传物质,以下关于DNA和RNA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RNA通常是单链结构,包括mRNA、tRNA、rRNA等,在基因表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DNA比RNA更稳定,更适合作为遗传物质,因为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化学键更牢固

D.RNA可以作为遗传物质,但只存在于少数病毒中,并且这些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方式与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完全相同

8、关于生物进化的机制,在探讨自然选择、遗传变异和物种形成之间的关系时,以下哪一种解释是最深入的?()

A.遗传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作用于这些变异,使得适应环境的个体有更多机会生存和繁殖,从而逐渐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群的基因库发生足够大的变化,形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