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第三章触电急救.pptx
《安全技术》
第三章触电急救培训要点:本章应重点掌握触电伤害的类型(包括电击、电伤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影响触电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因素,一般触电方式的类型和各类预防措施。掌握现场触电急救中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的方法及心肺复苏的内容和方法。
培训难点:预防触电的安全技术措施。心肺复苏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触电对人体的危害触电是电流通过人体,对人体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影响人体的功能。01按触电造成的后果触电伤害分为:电击和电伤02什么是电击?它分哪些种类?03所谓电击就是电流对人体内部器官的一种伤害,属内伤。触电死亡事故大多是电击造成的,因此电击是触电伤害中最危险的。04它包括直接接触电击:指触及带电运行中的设备和线路带电体发生的电击。05、间接接触电击:指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而发生的电击。06什么是触电?
什么是电伤?它包括哪些种类?、电烙印:③、皮肤金属化:所谓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表面造成的局部伤害,包括①、电灼(烧)伤:电伤一般不会直接造成死亡,可能造成伤员丧失知觉,失去平衡。
第二节:触电对象-人体(电气参数)触电的对象是人体,在触电中扮演一个导体阻抗的作用,那么人体阻抗有哪些组成?影响人体电阻有哪些因素呢?(一)、人体阻抗:通过人体的电流会遇到阻力,这个阻力就是人体阻抗。人体阻抗的组成:体内阻抗和皮肤阻抗①、内部(体内)阻抗:是指除去表皮之后的人体阻抗,存在少量电容,可忽略不计。因此,体内阻抗基本上可以视为纯电阻性。②、皮肤阻抗:电阻和电容。皮肤阻抗指表皮阻抗,以皮肤电阻和皮肤电容并联来表示。
01通电瞬间的人体电阻叫人体初始电阻。人体的初始电阻值可认为是定值500Ω。05影响人体电阻值的因素(见教材P54).03一般情况下,人体电阻可按1000~2000Ω考虑(实际约500Ω)。02人体电阻一般为1000~2000?考虑,随接触电压的升高人体阻抗就减小,当皮肤被击穿,皮肤阻抗可忽略。04表7—1人体电阻值
第四节:电流对人体作用因素电流对人体能造成内伤(电击)和表面局部伤害(电伤),之所以有不同的伤害程度,是有很多作用因素促成的。那么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电流大小:触电时间:电流途径:电流的种类:人体状况、电压高低等
一、电流大小根据通过人体电流大小的不同,将电流划分为三个等级:感知电流:电流通过人体,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不同的人,感知电流是不同的,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有效值)成年女性约为0.7mA,123对于正常人,感知电流为:(交流电约0.5mA,直流电约2mA),与时间无关。4
摆脱电流1摆脱电流:人体有电流通过时,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值。一般为18mA工频交流电。2-人体允许电流(摆脱电流的另一说法)3人遭电击以后,通过人体的电流在摆脱电流范围以内,能自主地摆脱带电体,解除所致危险。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摆脱电流看作是允许电流,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男性的最小允许(摆脱)电流为9mA,女性为6mA。在装有防止触电的速断保护情况下,人体的短暂允许电流可按30mA考虑。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人体允许电流,并不是人体长时间能够承受的电流。4
3、致命电流(室颤电流):致命电流: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由于该电流导致心室颤动(死亡),因此可以认为室颤电流即致命电流。01室颤电流大小与电流持续时间、电流流径有关。02
二、触电时间触电时间越长,流过心脏的电流越大,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伤害的危险性也就越大。其原因如下:触电时间越长,能量积累增加,心室颤动电流减小。触电持续时间的长短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人体所产生的生理效应是不同的。触电时间与心室颤动电流有关。(1)通电时间越长,人体电阻因出汗等原因降低,导致流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大,触电危险性也增加。32145
Ih——电击时通过人体的电流05F——心脏电流系数06F=Iref/Ih03式中:Iref——左手到双脚的电流(纵向通过心脏)04最严重电流流过人的心脏、肺和中枢神经系统。背到左手最危险01心脏电流系数F:流过人体的电流强度Ih与标准的通路(左手双脚)产生相同反应时的电流强度Iref之比。02三、电流途径、交流电比直流电危害严重ⅱ、频率:一般25~300Hz的电流对人体影响较大。最为严重的是40~60Hz的交流电。频率增高对人体影响减小。1000HZ以上,伤害程度明显减少。人体状况四、电流种类
2、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影响因数:、电流强度:人体允许电流:男9mA,女6mA、电流性质:ⅰ、频率:一般情况下,频率增高对人体影响减小。ⅱ、交流电比直流电危害严重、电流路径:心脏电流系数F最严重电流流过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