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职业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

发布:2025-05-18约8.19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职业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职业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与适用对象

本预案适用于职业学校食堂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置事故,降低事故危害,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订立的应急行动指南。本预案适用于职业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的防备、预警、响应、处置和恢复等全过程。

二、应急响应分级与原则

1.应急响应分级

依据事故的严重程度、波及范围以及单位能掌控的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

(1)一级响应:发生重点食品安全事故,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影响恶劣,超出学校自身处置本领,需上级部门支持和协调。

(2)二级响应:发生较大食品安全事故,波及范围较大,危害程度较大,影响较大,学校可自主处置,但需适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3)三级响应:发生一般食品安全事故,波及范围较小,危害程度较小,影响较小,学校可自主处置,并做好信息报告。

(4)四级响应:发生细小食品安全事故,波及范围有限,危害程度低,影响有限,学校可自主处置。

2.应急响应基本原则

(1)快速响应:事故发生后,应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实行有效措施,降低事故危害。

(2)分级处置:依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波及范围,实行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协同作战: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应急处置合力,共同应对食品安全事故。

(4)信息共享: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事故信息适时、精准、全面地向上级部门报告。

(5)科学决策:依据事故实际情况,科学分析、评估,订立应急处置方案,确保应急处置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6)依法依规: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要求,规范应急处置行为,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7)持续改进: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不断提高应急处置本领。职业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形式

职业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组织采纳“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协同作战”的原则,设立应急指挥部,下设若干个工作小组。

2.应急组织构成单位(部门)职责

(1)应急指挥部

应急指挥部是职业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决策。其重要职责如下:

组织订立和修订应急预案;

指挥和协调应急响应行动;

决策应急资源调配;

审批应急行动报告;

组织应急演练和评估。

(2)办公室

办公室是应急指挥部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事务和协调工作。其重要职责如下:

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发布;

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

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

负责应急培训和演练的组织;

负责应急资源调配和协调。

(3)现场指挥组

现场指挥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实在指挥和协调工作。其重要职责如下:

快速到达事故现场,开呈现场勘查;

组织现场救援和处置工作;

指挥现场救援气力;

负责现场信息的收集和上报;

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应急响应。

(4)医疗救助组

医疗救助组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和医疗救援。其重要职责如下:

组织医疗救援队伍;

供给现场急救;

转运受伤人员至医疗机构;

协调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跟踪受伤人员健康情形。

(5)物资保障组

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供应和调配。其重要职责如下:

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和分发;

确保应急物资的适时供应;

调配应急物资至事故现场;

负责应急物资的回收和清点。

(6)宣扬报道组

宣扬报道组负责事故信息的发布和媒体沟通。其重要职责如下:

编制事故信息报告;

与媒体进行沟通协调;

发布事故信息;

跟踪媒体报道,适时回应社会关切。

3.工作小组人员构成、实在职责和行动任务

(1)现场指挥组

人员构成:由学校领导、食堂管理人员、安全保卫人员等构成。

实在职责:现场指挥、救援协调、信息上报。

行动任务:快速到达现场,组织救援,确保信息畅通。

(2)医疗救助组

人员构成:由校医、护士、医疗志愿者等构成。

实在职责:现场急救、伤员转运、医疗救治。

行动任务: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确保伤员安全。

(3)物资保障组

人员构成:由后勤保障人员、仓库管理人员等构成。

实在职责:物资采购、储存、调配。

行动任务:确保应急物资的适时供应,充足救援需求。

(4)宣扬报道组

人员构成:由宣扬部门人员、新闻工作者等构成。

实在职责:信息发布、媒体沟通、舆论引导。

行动任务:适时发布事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职业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三、信息接报

1.应急值守电话

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电话号码]

应急值班人员应确保电话畅通,随时待命。

2.事故信息接收

(1)内部通报程序

接收途径: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实时通信工具接收。

接收方式:值班人员需认真记录事故信息,包括事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