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修改后第四章.ppt
第四章;
作为子女该如何尽孝?
2006年6月15日?青年报?07A版以?为父治病俩“孝子〞夜盗老板?为题报道:来沪打工的刘姓兄弟俩都还不到18岁,母亲过世早,家里又穷,因苦于无钱给父亲治病,两人于2005年12月23日晚趁老板不在家,两次潜入其暂住处,偷得现金财物共计5万余元,两人销赃时被抓获,被闵行检察院以盗窃罪提起公诉。;讨论;;一个厨师要与传统的习惯和人性的贪婪去较量,看上去有点“自不量力〞,引来很多人的嘲笑,认为他太傻。
他也认识到:只有溶到社会中去才有更大的作为
办食雕学习班,教授烹饪理念、知识、技巧
组织弟子宣传以各种方式“拒烹野味〞
号召其他饭店厨师参加“拒烹野味〞活动
发起百万厨师参与全国“拒烹野味〞签名活动
……
有一颗“拒烹野味〞的公德心,人品可敬!
毅然走上“拒烹野味〞的道路,勇气可嘉!
坚持初衷不改,行为积极有效,做法可赞!;;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开展;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稳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美;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上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马丁·路德;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名人名言;;一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餐馆洗盘子。日本餐饮业规定盘子必须洗七次。此留学生却很“聪明〞地少洗两次,工钱自然也挣了不少。老板发现了问题,把他辞退。他又到社区的另一家餐馆应聘。这位老板打量了他半天说:“你就是那位只洗五遍盘子的中国留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他屡屡碰壁。;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开展;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标准的总和。;1.道德是行为标准的总和。;这就是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道德〞这一概念的原始规定中,都包含着行为准那么和标准的含义。
标准通俗地说就是规矩,人类社会的行为标准就是做人的规矩。比方踢足球,如果没有一套规那么,球就没法踢,弄不好就要伤人。在二十世纪初,足球比赛还没有严格的规那么,踢伤人、踢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据记载,1903年一年内,在美国就有44人死于球赛。1904年又出现了18名死者和大约150名重伤者。;;2.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
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
;非正式社会舆论那么不然,它是人们自发表达和流传的看法和态度,即所谓“发发感慨〞、“随便说说〞;不表达国家或相应社会集团的意志和要求,即“凭心而论〞、“说句公正话〞;没有正式的固定的表达机构和工具,即所谓“街谈巷议〞、“流言蜚语〞;表达的看法和态度也往往是不成体系的,即所谓“三言两语〞、“七嘴八舌〞。在道德生活中,特别是社会性的道德评价中,舆论有着特殊的功能。;首先,它是社会对某种道德行为的善恶判断和褒贬态度的表达方式。其次,它是向行为当事人传其行为价值信息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使行为当事递人从中了解行为的社会后果,如家庭、邻里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当事人由于受到舆论的影响,调节自己的行为。第三,从一定意义上,社会舆论也是一种“强制力量〞,因为它能够通过赞誉或谴责,迫使行为者接受来自社会的善恶裁决和准那么性命令。;古人云:“千夫所指,不病而死〞。“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岂谁怜之!〞大学生中,有的人可以置校规校纪于不顾,老师讲的话可以不听,但是对同学们的议论却很在乎,这就是因为对社会舆论的恐惧。必须指出,社会舆论,不管是非正式舆论还是正式舆论,都有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落后之分,这是必须注意区分和认真对待的。
传统习俗。所谓传统习俗,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已被人们普遍成认和熟悉的,一些日常的、稳定的道德经验、道德常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传统习俗这种“常识〞、“习性〞和“惯例〞之类的东西,是人类共同生活的一些最起码的要求。它虽然是较低的道德要求,但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却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人们在评价行为的善恶时,特别是评价日常行为的善恶时,总是首先看这一行为是否“合俗〞,是否“反常〞〔即与“常识〞、“常规〞和“惯例〞不同〕。把传统习惯看成是评价行为总体善恶的重要根据。;在经济和文化开展不相同的各个民族中间,有不同的习俗。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