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最新新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docx
2024最新新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
一、指南背景与适用范围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糖尿病防治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旨在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糖尿病防治指导,以提高基层糖尿病的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结局。本指南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对糖尿病患者的防治管理工作。
二、糖尿病的定义、分型与流行病学
1.定义: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HHS)。
2.分型
-1型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是由胰岛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型糖尿病: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
-特殊类型糖尿病:病因相对明确,如基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糖尿病等。
-妊娠糖尿病:指妊娠期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不包括孕前已诊断或已患糖尿病的患者。
3.流行病学: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X]%,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三、糖尿病的诊断与筛查
1.诊断标准
-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2.筛查
-筛查人群:年龄≥40岁;有糖尿病前期史;超重或肥胖(BMI≥24kg/m2);静坐生活方式;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2mmol/L);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筛查方法:采用空腹血糖检测进行初筛,若空腹血糖在6.1mmol/L-6.9mmol/L之间,建议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明确是否存在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
四、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1.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SMBG):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当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天。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自我监测血糖2-4次;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建议糖尿病患者每3-6个月检测1次HbA1c。
-糖化血清白蛋白(GA):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近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适用于评价短期血糖控制效果。
2.生活方式干预
-营养治疗
-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5%,优先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杂豆类等;蛋白质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5%-20%,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一半以上;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定时定量进餐,少食多餐。
-运动治疗
-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可结合抗阻运动,如举哑铃、俯卧撑等,每周进行2-3次。运动应在餐后1-2小时进行,避免空腹运动,以防低血糖发生。
-戒烟限酒
-吸烟是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应劝诫患者戒烟。
-饮酒应适量,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3.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
-二甲双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