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_T4199-2022_小麦、玉米连作主要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规程_安徽省.docx
ICS65.020
CCSB16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199—2022
小麦、玉米连作主要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
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greencontrolofpestsanddiseasesduringwholeperiodin
wheat-maizecroppingmodel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4199—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叶集区共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宿州市植
检植保站、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凤阳
县植保站、砀山县植保植检服务中心、蒙城县种植业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潘月敏、鞠玉亮、陆多红、蒋兴川、王行军、羊国根、朱德慧、吴向辉、乔玉
强、苏贤岩、王学良、高波、张强。
I
DB34/T4199—2022
小麦、玉米连作主要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麦、玉米连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象、防治原则、病虫测报、绿色防控技术和施药
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小麦、玉米连作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795
GB/T15796
GB/T15798
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
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
粘虫测报调查规范
3
4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小麦季主要防治对象为“三病一虫”,即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和麦蚜;玉米季主要防治对象为
5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小麦、玉米连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综合运用农
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坚持达标防治、统防统治、病
1
DB34/T4199—2022
虫兼治、一喷多防;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并严格遵循农药安全间隔期,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未在相应作物上登记的农药。
6
病虫测报
病虫测报调查按照GB/T15795、GB/T15796、GB/T15798、NY/T612、NY/T614、NY/T1611、
NY/T3866的规定执行。
7
绿色防控技术
农业防治
7.1.1
选用抗性品种
选用抗性强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
7.1.2
田间管理
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撒覆盖地表,秸秆留茬高度控制在15cm以下。整地可选择旋
耕和深耕,旋耕深度达15cm,旋耕田每隔2年~3年深耕一次,深耕深度达25cm。适期播种,玉
米季播种时间一致,避免交错种植,降低草地贪夜蛾危害。根据播种时间、土壤墒情确定合理播种量,
实施健身栽培。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合理配施,避免偏施氮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每2hm~3hm安装一盏杀虫灯,一般于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等成虫高峰期的每天19:
22
00~23:00和次日3:00~6:00开灯。
于四月中旬即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前5天~7天挂性诱剂,每666.7m悬挂诱捕器2个~3个,
2
高于作物顶部20cm~30cm。
小麦季,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避免使用新烟碱类农药,保护和利用麦田瓢虫类、食蚜蝇类、草
蛉类和蚜茧蜂类等天敌;宜使用井冈霉素、苦参碱等植物源或微生物源等生物农药控制小麦病虫害。
玉米季,心叶末期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制剂喷洒或丢心防治玉米螟;心叶末期释
放赤眼蜂;在草地贪夜蛾卵孵化初期宜喷施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制剂以及乙基多杀
菌素、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2
DB34/T4199—2022
7.4.2
喷药防治
小麦、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参见附录A。
8
施药技术
药械选择
宜使用农用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秆作物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工效施药器械。
施药方法
8.2.1
植保无人机喷药
植保无人机的机型选择与保养、作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