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基础与临床诊疗体系.pptx
口腔医学基础与临床诊疗体系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常见口腔疾病类型
03
临床诊断技术
04
核心治疗技术
05
预防与保健体系
06
学科前沿发展
01
口腔解剖生理基础
01
口腔解剖生理基础
PART
牙齿形态与功能分类
牙齿形态与功能分类
牙齿的分类
尖牙
切牙
前磨牙和磨牙
根据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
位于口腔前部,主要功能是切割食物,牙冠呈楔形,牙尖较钝。
位于口角处,有锋利的牙尖,主要用于穿刺和撕裂食物。
位于口腔的后方,主要功能是磨碎食物,牙冠较大,牙尖高耸。
颌骨
是构成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骼,包括上颌骨和下颌骨。
上颌骨
位于面部中央,是鼻腔、鼻窦和眼眶的底壁,也是牙齿的重要支撑结构。
下颌骨
是头骨中唯一能动的骨骼,通过下颌关节与颅骨相连,负责开口、闭口和咀嚼动作。
颞下颌关节
是下颌骨与颅骨之间的关节,可承受咀嚼时的压力,并能进行精细的调节。
颌面骨骼系统结构
唾液分泌与口腔微生态
唾液分泌
唾液是由口腔内的三对主要唾液腺(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以及众多小唾液腺分泌的,具有润滑口腔、消化食物和抗菌等功能。
唾液成分
口腔微生态
唾液中含有水、电解质、黏液、免疫球蛋白和酶等成分,对于维持口腔清洁和健康至关重要。
口腔内存在着大量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它们与宿主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共同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口腔的免疫防御。
1
2
3
02
常见口腔疾病类型
PART
龋病发生机制与分级
01
龋病发生机制
口腔内细菌利用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硬组织,导致龋病。
02
龋病分级
根据龋病病变深度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其中浅龋仅局限于牙釉质,中龋累及牙本质,深龋接近牙髓。
牙周病发展进程
牙周病概述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等。
01
早期出现牙龈红肿、出血,随后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02
牙周病危险因素
牙菌斑、牙石、创伤性咬合、不良修复体等是牙周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03
牙周病发展进程
口腔黏膜病变是指口腔黏膜发生颜色、形态或功能改变的疾病。
口腔黏膜病变概述
口腔溃疡、口腔白斑、口腔红斑、扁平苔藓等。
常见口腔黏膜病变
疼痛、不适、粗糙感、味觉异常等,严重时可能影响进食和说话。
口腔黏膜病变症状
口腔黏膜病变特征
03
临床诊断技术
PART
口腔X线片
提供更为精确的三维影像,可观察牙齿内部结构、牙槽骨吸收等细节。
口腔CT
磁共振成像(MRI)
适用于软组织成像,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等疾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包括根尖片、全景片、咬合片等,用于评估牙齿、牙周组织和颌骨情况。
影像学检查方法
牙髓活力检测标准
温度测试
通过测量牙髓对电刺激的反应,判断牙髓活力状态。
牙髓活力测试仪
电活力测试
通过测量牙髓对电刺激的反应,判断牙髓活力状态。
通过测量牙髓对电刺激的反应,判断牙髓活力状态。
咬合关系分析系统
咬合模型
制作患者牙齿的模型,用于分析牙齿的排列、咬合关系等。
01
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患者的咬合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02
咬合调整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牙齿矫正、咬合重建等治疗,以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
03
咬合分析软件
04
核心治疗技术
PART
彻底清除根管内的病变牙髓组织、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并适当扩大根管,为根管充填创造良好条件。
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消灭根管内残留的细菌,防止再感染。
用充填材料严密封闭根管系统,防止细菌再次侵入。
若根管治疗无法完全治愈根尖周病变,需进行根尖手术。
现代根管治疗流程
根管预备
根管消毒
根管充填
根尖手术
牙体修复材料选择
具有优异的美观性能和强度,适用于前牙修复。
复合树脂
具有良好的粘接性和氟离子释放功能,可用于预防龋齿。
玻璃离子体
强度高、耐磨性好,但美观性能差,主要用于后牙修复。
银汞合金
美观性能优异,但固位力较弱,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瓷贴面
种植牙手术规范
术前准备
包括患者评估、口腔清洁、术前用药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种植体植入
在牙槽骨内植入种植体,需确保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
愈合期
种植体植入后需进行一段时间的愈合,使种植体与骨组织紧密结合。
上部结构修复
在种植体愈合后,进行上部结构的制作与安装,完成牙齿的修复。
05
预防与保健体系
PART
菌斑控制策略
机械方法
刷牙、使用牙线、牙缝刷等机械方法有效清除菌斑。
01
使用漱口水、牙膏等化学制剂抑制菌斑生长。
02
菌斑检测与评价
采用菌斑指数、菌斑染色等手段检测菌斑情况,为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03
化学方法
个性化防护方案
防护措施
根据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评估患龋风险。
跟踪随访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评估患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