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动物传染病学牛羊绵羊痒病.pptx

发布:2025-05-16约小于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病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缓慢发展的传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为几年的潜伏期,剧痒,共济失调、麻痹、衰竭、最后死亡。我国1983年发现本病(英国进口种羊),凉山也发现本病(冯泽光)。本病病原可使人致病,与人的库鲁病,克-雅氏病(进行性早老性痴呆症)类似。痒病、库鲁病和克雅氏病可能是由同一或极其类似的病原引起。临床和神经病理相似,库鲁病人脑接种绵羊→痒病典型症状,研究痒病的人员发病,脑→接种绵羊→无法与痒病区分。绵羊痒病(Scrapie)

朊病毒或称蛋白侵染因子。仅是一种大分子,约27KD,不含核酸,无免疫反应。能自我复制的侵染性蛋白质分子。抵抗力强,耐煮沸半小时以上,对酸碱环境(PH2.5-10)有抵抗力,能耐消毒药。本病毒定位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结。病原绵羊痒病

传染源:病羊。病羊与健羊同居感染亦成功。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易感动物:不同性别、品种的羊都可发病。一般发生于2-4的羊,以3岁半羊易感性最高。萨福克种绵羊(英国)敏患性高。患病公羊和母羊所产后代最常发病。流行病学绵羊痒病

潜伏期:1-5年,1.5岁以下极少出现症状。最初见到的症状是擦痒症和神经症状,即病羊的体躯摩擦物体,或嘴咬发痒部位,从而大片被毛脱落,皮肤红肿发炎,出血。进而可见肌肉震颤、无力、麻痹等而陷于运动失调。病情发展可侵害脑,体重明显减轻,衰褐而死亡。临床症状绵羊痒病

剖解无显著变化。组织学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海绵样变性,神经Cell变性和形成空泡,胶质Cell增生,轻度的脑膜,脑脊髓炎。病理变化绵羊痒病

典型症状(潜伏期长,剧痒,共济失调)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并不困难。动物感染试验:脑组织→羊→发病。各种Cell培养病原,迄今末成功。诊断绵羊痒病

引进种羊时,必须详细了解其地区和羊群的疫病情况,坚决不从有本病的地区引种,这是预防痒病的根本措施。没有发生痒病的地区,一旦发现病例,应扑杀全群。接触病羊的羊群,隔离封锁42个月,如发现病羊或疑似病羊,亦应同样处理。防制绵羊痒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