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护理查房.pptx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护理查房
目录
01.
前言
07.
健康教育
03.
护理评估
05.
护理目标与措施
02.
病例介绍
04.
护理诊断
06.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08.
总结
PART01
前言
前言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AcuteHemorrhagicNecrotizingEnteritis,AHNE)是一种以小肠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急腹症,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发热及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
护理查房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总结经验、优化护理方案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梳理患者病情、评估护理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本次查房围绕1例AHNE患者的诊疗及护理过程展开,旨在规范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护理流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PART02
病例介绍
基本信息
患者张某,男,14岁,因“腹痛伴血便3天,加重1天”于2023年10月8日入院。既往体健,无食物/药物过敏史,病前1周有不洁饮食史(自述食用烧烤及冰镇饮料)。
主诉与现病史
主诉:持续性脐周绞痛,伴解暗红色血便(每日4-6次,每次约100-150ml),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非喷射性),无发热。1天前腹痛加剧,范围扩展至全腹,血便次数增至8次/日,伴头晕、乏力,急诊收入院。
入院查体
T38.5℃,P112次/分,R22次/分,BP90/55mmHg;神志清,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腹部膨隆,全腹压痛(+),脐周及右下腹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1-2次/分);肛周皮肤潮红,无破溃。
辅助检查
A
血常规:WBC18.5×10⁹/L,NEUT%89%,Hb92g/L(提示感染及贫血);
B
便常规:潜血(+++),可见大量红细胞及脓细胞;
C
生化:K⁺3.0mmol/L(低钾血症),CRP68mg/L(炎症指标升高);
D
腹部CT:空肠下段及回肠上段肠壁增厚(最厚约0.8cm),肠腔积气,局部可见“靶征”(提示肠壁水肿、出血)。
治疗经过
入院后予一级护理,禁食、胃肠减压(持续负压吸引);静脉补液(平衡盐+氯化钾+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头孢哌酮舒巴坦(1.5gq8h)联合甲硝唑(0.5gq12h)抗感染;奥曲肽(0.1mgq8h)抑制消化液分泌;输红细胞悬液2U纠正贫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
PART03
护理评估
健康史评估
病因诱因:病前不洁饮食史(可能为产气荚膜杆菌感染或肠毒素诱发);
既往史:无慢性胃肠疾病、手术史;
过敏史:无特殊。
03
01
02
身体状况评估
营养状况:体重45kg(病前50kg),BMI17.2(偏瘦),血清白蛋白32g/L(低蛋白血症);
03
排泄:胃肠减压引出草绿色液体(约300ml/日),血便量约800ml/日(提示体液大量丢失)。
04
症状:腹痛(持续性、进行性加重)、血便(次数及量增加)、呕吐、发热;
01
体征:生命体征(血压偏低、心率快)、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提示腹膜炎)、肠鸣音减弱(肠动力抑制);
02
心理社会状况
患者为初中生,因突发疾病及血便产生恐惧、焦虑(主诉“害怕自己会死”);家属(父母)缺乏疾病认知,对治疗及预后担忧(反复询问“会不会留后遗症?”)。
PART04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
1.急性疼痛:与肠黏膜炎症、坏死及肠管痉挛有关;
2.体液不足:与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导致的体液丢失及摄入不足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及肠道出血导致的蛋白质、铁丢失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肠穿孔、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
5.焦虑/恐惧:与疾病突发、症状严重及缺乏预后信息有关。
PART05
护理目标与措施
急性疼痛
目标:24小时内患者腹痛程度减轻(NRS评分≤3分),48小时内疼痛缓解。
措施:
体位护理:协助取半卧位,减少腹壁张力;
疼痛评估:每2小时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疼痛部位、性质及程度;
非药物干预:通过听音乐、聊天分散注意力,局部热敷(避开腹膜炎区域,避免加重炎症扩散);
药物干预:遵医嘱予山莨菪碱(10mgimq6h)缓解肠痉挛,观察用药后肠鸣音及腹胀变化(警惕肠麻痹)。
体液不足
目标:48小时内生命体征平稳(BP≥95/60mmHg,HR≤100次/分),尿量≥0.5ml/(kgh)(≥22.5ml/h)。
措施:
液体管理:根据CVP(中心静脉压)、尿量、血电解质调整补液速度(初始200-300ml/h,维持尿量达标);
监测指标:每小时记录血压、心率、尿量;每日测体重,观察皮肤弹性及黏膜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