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第3版) 课件 项目6、7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与收入决定;感知宏观经济发展.pptx
学习目标;▲了解GDP的含义及核算方法;
▲了解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了解国民经济运行流程;
▲了解国民生产总值及其他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理解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理解乘数理论;
▲理解国民收入分配原则及政策。;▲能够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GDP;
▲能够用乘数理论分析相关社会现象;
▲能对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进行分析。;导入案例;任务二了解国民经济运行与收入决定;任务一了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1.国内生产总值(GDP)
衡量一国的生产总水平或总产出的经
济变量有多个,GDP最常用。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
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
和外国居民生产的全部最终物品和劳务的
市场价值总额。;理解GDP需要注意四点:
它包含了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商品和
劳务价值;
它度量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中间产品价值和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它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流量;
它是一个价值概念,用货币衡量不同的
商品和劳务。;我们利用前面介绍过的市场运行模型来说明GDP的计算。;2.GDP的三种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二、国民生产总值;三、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总量指标;三、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总量指标;各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总量;四、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的局限性;任务二了解国民经济运行与收入决定;一、二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二部门经济是指只有厂商和居民户两个经济部门。
假设条件:
没有对外贸易的发生,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庭部门;
生产和投资行为都发生在厂商部门,且投资不变。;;二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三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从总需求看:
总产品(Y)=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
从总供给看:
总产品(Y)=要素收入总和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
=消费(C)+储蓄(S)+税收(T);三部???经济循环;要使三部门经济正常运行,仍然要求社会总供给等于社会总需求,即消费+储蓄+税收=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如果用T表示税收,用G表示政府支出,则上式为:
C+S+T=C+I+G
或S+T=I+G
I=S+(T-G)(投资-储蓄恒等式)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均衡国民收入等于总需求,所以国民收入计算为:
Y=C+I+G;
;四部门经济循环;四部门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仍然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此时,社会总供给包括消费、储蓄、税收和进口;社会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如果用M表示进口,用X表示出口,则有
C+S+T+M=C+I+G+X
或S+T+M=I+G+X
I=S+(T-G)+(X-M)(投资-储蓄恒等式)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可由下列公式计算:Y=C+I+G+(X-M);总需求的构成;消费;消费;二、消费倾向
1.边际消费倾向:
是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MPC=△C/△Y
2.平均消费倾向:
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C/Y;一、投资的概念与作用
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存量的增加。
厂商的购买才是投资
投资可分为固定资本投资和存货投资;自发投资和引致投资
投资对国民收入的作用
影响总支出,即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
导致资本的积累,增加经济中的生产能力,从而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经济的增长;二、决定投资的因素
收益
成本
预期
只要资金允许,企业应该投资于所有能获利的项目;政府支出与出口;总需求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
;乘数理论;决定乘数的因素;任务三了解国民收入的分配机制;二、国民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衡量;二、国民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衡量;三、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政策;项目七感知宏观经济发展;学习目标;能力目标;一、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经济增长的基本类型;经济增长的基本类型;二、经济增长的源泉;三、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阶段的划分;四、经济周期的类型;(一)朱格拉周期;(二)基钦周期;(三)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四)库兹涅茨周期;五、经济周期的成因分析;(一)消费不足理论;(二)投资过度理论;(三)货币信用过度理论;(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