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血液循环.pptx
医学基础血液循环演讲人:日期:
目录02血液组成与特性01血液循环系统概述03心脏结构与工作机制04血管系统与血压调节05循环相关疾病基础06现代研究与应用
01血液循环系统概述
血液循环基本定义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脏和血管内周而复始地流动,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互相联接,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01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在体内流动的通道,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淋巴系统是静脉系统的辅助装置。02
体循环与肺循环路径01体循环左心室将含氧血液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各部,进行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血液变成含组织代谢产物和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经静脉回流入右心房。02肺循环右心室将静脉血经肺动脉输送到肺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进行下一次体循环。
生理意义与功能目标供给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满足其生理活动和代谢需要。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维持酸碱平衡和体温稳定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带到排泄器官,如肺、肾等排出体外,保持内环境稳定。通过血液循环,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和体温,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为细胞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123
02血液组成与特性
血浆蛋白营养物质无机盐代谢废物血浆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对于维持血浆的渗透压、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血浆蛋白是血浆中最主要的固体成分,含量多达60~80g/L,其中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它们在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物质和免疫防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血浆中还含有多种代谢废物,如尿素、肌酐、二氧化碳等,它们需要通过血液循环被排出体外。血浆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糖类、脂类、氨基酸、维生素等,它们为细胞提供能量和物质支持。血浆成分及作用
血细胞分类与功能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它们含有血红蛋白,可以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从而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识别和消灭侵入体内的病原体,从而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白细胞包括多种类型,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栓,从而防止血液流失。
血液颜色血液比重血液粘度血液渗透压血液的红色是由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所含的铁元素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不同血管中的血液颜色略有不同,动脉血更鲜红,静脉血则偏暗红色。血液的比重略大于水,约为1.050~1.060,这主要是由于血液中含有较多的红细胞和蛋白质所致。血液的粘度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以及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等因素。血液粘度对于血液循环和血压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血液的渗透压是指血液与周围溶液之间的压力差,它主要由血浆中的溶质浓度决定。血液渗透压对于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以及物质的跨膜运输具有重要意义。血液理化性质分析
03心脏结构与工作机制
心脏解剖层次解析心脏位置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介于两肺之间,横膈之上。心脏形态心脏外形似倒置的圆锥体,略扁,心底较宽,心尖钝圆朝向左前下方。心脏腔室心脏分为四个腔室,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分别负责不同的血液循环任务。心脏壁层心脏壁由三层构成,包括心外膜、心肌和心内膜,其中心肌层最厚,是心脏的主要工作部分。
左心房和右心房负责接收血液,左心室和右心室则负责将血液泵出。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包括二尖瓣和三尖瓣,防止血液在心脏收缩时逆流回心房。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包括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防止逆流。瓣膜通过开启和关闭来保证血液在心脏内按照一定方向流动,确保血液循环的顺利进行。心腔与瓣膜协同机制心房与心室房室瓣动脉瓣瓣膜工作原理
心肌电生理活动特征心肌电生理活动特征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心肌细胞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从而驱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肌细胞之间通过缝隙连接形成特殊传导系统,将兴奋从窦房结迅速传播至整个心脏。心肌细胞对刺激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够迅速响应并产生兴奋。心肌细胞在兴奋时能够产生收缩,从而将血液泵出心脏,维持血液循环。
04血管系统与血压调节
负责将富含氧气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分,管壁较厚,弹性纤维较多,管腔相对较小,血流速度快。动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功能静脉负责将含氧量较低的血液从全身各部分输送回心脏,管壁较薄,弹性纤维较少,管腔较大,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之间的极细微血管,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极薄,通透性大。
血压形成关键因素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心输出量越大,血压越高。01外周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外周阻力越大,血压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