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个人贷款历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精选题】.docx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个人贷款历试题1
第一部分单选题(100题)
1、按照年经营成本或年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流动资金需用量的方法为()。
A.比例系数法
B.资产负债表法
C.趋势分析法
D.分项详细估算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流动资金需用量的计算方法。A项:比例系数法是按照年经营成本或年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流动资金需用量,该项符合题意。B项:资产负债表法是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来估算流动资金的方法,并非按照年经营成本或年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不符合题意。C项:趋势分析法是通过对有关指标的各期对基期的变化趋势的分析,从中发现问题,为追索和检查账目提供线索的一种分析方法,和流动资金需用量计算方法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分项详细估算法是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主要构成要素,即存货、现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项内容分项进行估算,进而估算流动资金需用量,并非按照年经营成本或年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不符合题意。综上,答案选A。
2、对借款人的贷后监控中,管理状况监控的特点是对()的调查。
A.人及其行为
B.人员构成
C.现金流量
D.人事变动
【答案】:A
【解析】在对借款人的贷后监控里,管理状况监控着重对人及其行为进行调查。人员构成只是人相关的一个方面,不能全面涵盖管理状况监控的特点;现金流量主要是财务方面的监控内容,并非管理状况监控的重点;人事变动同样只是管理状况中的一部分表现,不够全面。而人及其行为能够综合反映借款人在管理层面的各种情况,所以对借款人的贷后监控中,管理状况监控的特点是对人及其行为的调查,应选A。
3、利润表分析中,计算企业净利润的步骤应为()。
A.收入—利润总额—毛利润—净利润
B.毛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C.营业利润—毛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D.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毛利润—净利润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关于利润表分析中计算企业净利润步骤的考查。在利润表的计算流程中,存在着特定的逻辑顺序。首先是毛利润,它是企业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后的余额,反映了企业在产品或服务销售环节的初步盈利情况,是利润计算的起点。接着由毛利润进一步计算得出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在毛利润的基础上,考虑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各项费用和收益,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收支等,它更全面地体现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盈利水平。然后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上营业外收支等非日常经营活动的损益,就得到了利润总额。利润总额综合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通过各种经营活动和非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全部利润。最后,从利润总额中扣除所得税费用,便得到了净利润,净利润是企业最终归属于股东的实际盈利成果。A选项中“收入—利润总额—毛利润—净利润”,该顺序不符合利润计算的逻辑,收入并非直接到利润总额,且毛利润应先于利润总额计算得出,所以A项错误。C选项“营业利润—毛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毛利润是营业利润计算的基础,应先有毛利润才能计算营业利润,所以C项顺序错误。D选项“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毛利润—净利润”,同样毛利润应先于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计算,故D项顺序错误。而B选项“毛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符合利润表中净利润的计算步骤。因此,正确答案是B。
4、在商业银行依法收贷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以下关于仲裁和诉讼时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的时效为3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是1年
B.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的时效为1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是2年
C.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的时效为2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是1年
D.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的时效为1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是3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商业银行依法收贷过程中仲裁和诉讼时效的相关法律规定。在法律规定中,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的时效为1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是3年。A选项中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的时效为3年表述错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是1年表述错误。B选项中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是2年表述错误。C选项中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的时效为2年表述错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是1年表述错误。D选项符合法律规定,所以答案选D。
5、一笔8年期的公司贷款,商业银行允许展期的最长期限是()年。
A.1
B.8
C.3
D.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公司贷款展期的最长期限规定。根据相关规定,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3年。本题中该公司贷款期限为8年,属于长期贷款,所以商业银行允许展期的最长期限是3年。因此C正确。
6、公司信贷产品的特点不包括()。
A.无形性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