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省广南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29名笔试题带答案.docx
2024年云南省广南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29名笔试题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
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D.加涅
答案:A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所以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桑代克。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布鲁纳强调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加涅对学习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讲话的声调和手势动作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选择性知觉。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此时学生处于学习的()。
A.动机阶段
B.领会阶段
C.反馈阶段
D.概括阶段
答案:B
解析: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将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领会阶段,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注意和选择性知觉。教师通过改变讲话的声调和手势动作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进行选择性知觉,所以此时学生处于领会阶段。动机阶段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反馈阶段是学习者因完成了新的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概括阶段是学习者把获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
3.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他们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答案:B
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学生先学习了“杠杆”这一上位概念及原理,后学习“定滑轮”,定滑轮是杠杆的一种具体类型,属于下位学习。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并列结合学习是当学生的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
4.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肯定。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答案:A
解析: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给予一定肯定,目的是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强调要鼓励学生探索未知;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是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推动着德育过程的发展,是德育过程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都不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6.教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谈话法
答案:B
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陈老师通过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的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如何区分二氧化碳和空气,属于演示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7.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A.生存
B.情境
C.学生
D.教材
答案:C
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关注学生阶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