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干净的小手.pptx
大班干净的小手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正确洗手方法
01
洗手重要性认知
03
日常习惯培养
04
手部健康知识
05
互动实践设计
06
家园共育机制
01
PART
洗手重要性认知
细菌与健康关系
01
细菌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
许多细菌可以在手上存活并通过食物进入体内,导致感染疾病。
02
细菌无处不在
细菌存在于空气、水、土壤、食物等环境中,时刻保持警惕是必要的。
疾病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人们通过接触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等传播细菌。
01
粪-口途径
接触污染的食物、水或物品后,再接触口、鼻或眼睛,即可将细菌传播给自己。
02
洗手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可以避免将细菌传播给他人。
尊重他人
社交礼仪需求
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就餐前等情境下,洗手是必不可少的礼仪。
社交场合的必备
02
PART
正确洗手方法
七步洗手法步骤
第一步: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指背。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弯曲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直至肘部,双侧交换进行。
洗手液与肥皂选择
01
洗手液
选择含有杀菌成分的洗手液,可以有效清除手部细菌和病毒。
02
肥皂
选择温和、无刺激性的肥皂,产生丰富泡沫,有效去除手部污垢和细菌。
洗手时间控制
时间要求
每次洗手应至少持续20秒以上,确保每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清洗。
01
注意事项
洗手时应注意清洗指甲缝、指尖等易藏污纳垢的地方,确保手部彻底清洁。
02
03
PART
日常习惯培养
教师需对每个幼儿进行细心检查,确保手部干净、无污渍,指甲缝无残留物。
教师检查
鼓励幼儿自己检查双手,发现问题及时告诉教师或自己清洗。
幼儿自查
家长需在家中帮助幼儿养成晨间清洁习惯,确保入园时手部干净。
家长配合
晨间入园检查
如厕后清洁流程
清水冲洗
使用婴幼儿专用洗手液,按照正确方法洗手,注意手心、手背、手指缝的清洁。
纸巾擦干
洗手液清洁
使用婴幼儿专用洗手液,按照正确方法洗手,注意手心、手背、手指缝的清洁。
使用婴幼儿专用洗手液,按照正确方法洗手,注意手心、手背、手指缝的清洁。
餐前手部清洁
洗手液清洁
同样使用婴幼儿专用洗手液,按照正确方法洗手。
01
清水冲洗
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干净,确保无残留物。
02
烘干或擦干
使用干净的毛巾或烘干机烘干双手,避免手部潮湿。
03
餐前教育
在餐前进行简短的教育,提醒幼儿保持手部清洁,不要用手触摸食物以外的物品。
04
04
PART
手部健康知识
指甲修剪标准
长度适中
指甲应剪成直线,与指尖平齐或稍短,避免过长而断裂或藏污纳垢。
01
指甲应剪成平滑的椭圆形,避免过于尖锐或成锐角,以减少外伤风险。
02
边缘光滑
剪完指甲后要用指甲锉打磨边缘,使其光滑,防止划伤手指。
03
形状合适
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脏物、上厕所、吃饭前,要彻底清洁双手。
保持手部清洁
使用护手霜、凡士林等保湿剂,保持手部皮肤柔软、湿润,防止干裂。
保湿护理
避免长时间接触洗涤剂、化学溶剂等刺激性物质,以免损伤手部皮肤。
避免刺激
手部皮肤病预防
冬季手部防护
防冻伤
冬季气温低,手部容易受寒,应佩戴手套,以保持手部温暖。
增强体质
保暖措施
在寒冷环境下,手指、手掌等暴露部位容易冻伤,应采取保暖措施,如涂抹防冻膏。
适当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手部抗寒能力。
05
PART
互动实践设计
洗手竞赛活动
洗手速度比拼
通过比赛洗手速度,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01
洗手质量检查
设置检查环节,确保孩子们在比赛中达到正确的洗手标准。
02
奖励机制
为表现出色的孩子颁发小奖品,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03
细菌观察实验
细菌采样
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环境中采集细菌样本,如门把手、玩具等。
01
将采集的细菌样本放入培养皿中进行培养,让孩子们观察细菌的生长过程。
02
细菌危害讲解
通过展示实验结果,向孩子们讲解细菌的危害,增强卫生意识。
03
细菌培养
洗手儿歌创编
引导孩子们一起创作洗手儿歌,将正确的洗手步骤融入歌词中。
儿歌创作
鼓励孩子们表演自己创作的洗手儿歌,通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
儿歌表演
让孩子们将自己创作的洗手儿歌分享给其他班级或家庭成员,传播卫生知识。
儿歌分享
06
PART
家园共育机制
家长沟通清单
沟通方式
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强调孩子洗手的重要性及正确方法。
沟通频率
沟通内容
向家长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