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之地球上的大气(4月).docx
第PAGE25页(共NUMPAGES25页)
2025高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之地球上的大气(4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海坨山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海拔约2200m。某山坡甲、乙、丙、丁四处气象站记录了某日的山谷风数据(如图),该日背景风较弱,但对山谷风仍有一定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海坨山区的背景风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低云与海雾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我国北极某浮冰气象站观测到一次低云下降转化为海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冰面温度低于近地面气温。如图示意海雾生成时浮冰气象站位置及海平面气压分布。据此完成2﹣4题。
2.低云转化为海雾的过程中,气象站附近气流运动表现为()
A.下沉、偏南风 B.上升、偏南风
C.下沉、偏北风 D.上升、偏北风
3.冰面在此次低云转化为海雾过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丰富水汽 B.降低冰面风速
C.增强地面辐射 D.促进逆温形成
4.低云转化为海雾过程中,气象站观测到的数据变化是()
A.气温降低,湿度增加 B.气温上升,湿度增加
C.气温降低,湿度降低 D.气温上升,湿度降低
云南哀牢山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异常茂密,对林下土壤保温、保湿作用强。2015年1月哀牢山经历了一次极端降雪事件,对森林破坏严重。图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20厘米深处土壤温度逐月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5.哀牢山森林受此次极端降雪事件破坏严重的原因是()
A.积雪过厚压断树冠 B.根系由于低温冻死
C.风力强劲造成倒伏 D.积雪阻碍光合作用
6.相较于其他年份,2015年1月林内外地表20厘米深处土壤温差较大的原因是()
①林内积雪融化下渗
②林内地面反射增强
③林外积雪融化吸热
④林外受冷空气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地面净辐射量是地面收入与支出的辐射差额。如图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戈壁站观测到的某月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日变化平均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A.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D.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8.能正确表示地面净辐射量与其他四种辐射量数值关系的是()
A.地面净辐射量=甲+丙﹣乙﹣丁
B.地面净辐射量=甲+丁﹣丙﹣乙
C.地面净辐射量=乙+丙﹣甲﹣丁
D.地面净辐射量=乙+丁﹣甲﹣丙
重庆市玉溪遗址位于长江东南岸。研究发现埋藏深度232﹣671cm地层相由自然沉积层和文化堆积层构成,为无间断连续沉积层。自然沉积层中Si元素的淋溶迁移活性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而Al元素的淋溶迁移活性与气温和降水呈正相关。科研人员借助自然沉积层中Si/Al比值的变化,将玉溪古地层相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气候阶段。如表示意玉溪遗址部分地层相及科研数据信息。据此完成9﹣11题。
9.据图示地层相分布状况,推断玉溪地区()
A.地壳持续抬升
B.河流周期性泛滥
C.人类活动未中断
D.文化堆积层时期年径流稳定
10.推断1一Ⅱ﹣Ⅲ阶段的气候特征是()
A.湿热—温干—暖湿 B.温干—暖湿—湿热
C.暖湿一温干—湿热 D.湿热—暖湿—温干
11.Ⅱ阶段自然层沉积速率最快,其主要原因是()
A.降水总量大 B.洪水频次高
C.植被覆盖率低 D.风沙活动强
古人在长期观测天气变化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气象谚语,用来预测天气变化。例如,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久雨西风晴,久晴西风雨”的说法。据此完成12﹣13题。
12.黄河中下游地区“久雨西风晴”时,西风的性质和源地最可能是()
A.干冷空气,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B.干热空气,青藏高原地区
C.湿冷空气,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D.湿热空气,青藏高原地区
13.黄河中下游地区“久晴西风雨”一般发生在夏季。据此推测“久晴”时,最有可能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图中数字为气压值,单位:百帕)和盛行风(箭头表示风向)是()
A. B.
C. D.
14.(2025?武清区校级一模)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如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与7~9月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
A.降水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B.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量大
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植被长辐射弱
D.云雾较少,大气逆辐射弱
城市地表热岛强度(SUHII)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