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第八版.ppt
胞内菌感染第31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肿瘤转移第32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DC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的,因其具有许多分枝状突起而得名。DC是功能最强的专职APC,最大特点是能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的活化。第33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4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来源一来源、分布与生物学特征第35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DC分类:髓样DC和淋巴样DC髓样DC主要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和启动淋巴样DC目前主要指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DC,pDC),活化后将快速大量释放Ⅰ型干扰素,参与抗病毒免疫应答。第36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分布与特征分布广泛,但数量少1)淋巴样组织中的DC并指状DC:分布于淋巴组织胸腺依赖区和次级淋巴组织滤胞样DC:分布于外周淋巴器官淋巴滤泡生发中心边缘区DC第37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间质性DC:分布于实质器官间质毛细血管附近郎格汉斯细胞:位于表皮和胃肠上皮部位3)体液中的DC输入淋巴液中的DC及外周血中的DC第38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皮肤朗格汉斯细胞隐蔽细胞体内几类主要的DC第39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外周淋巴器官皮质副皮质区髓质输入淋巴管巨噬细胞滤泡DC并指状DCHEV第40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DC的发育及迁移骨髓及外周血中的前体细胞外周非淋巴组织中的未成熟DC输入淋巴管及外周血中的移行DC外周淋巴组织中的成熟DC第41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2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抗原的摄取、加工与提呈二生物学作用DC摄取抗原途径: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第43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免疫调节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3.参与诱导免疫耐受诱导中枢耐受:参与T细胞阳性选择未成熟DC诱导外周耐受第44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调节免疫应答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分泌趋化因子趋化T细胞表达MHC分子,激活T细胞。表达MHC分子,诱导免疫耐受表达黏附分子有助T细胞的结合表达共刺激分子,协助T细胞的活化ICAMMHCCD80第45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是指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抗原提呈细胞概述第46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专职性(Professional)APC树突状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B细胞组成性表达MHCII分子的APC细胞非专职性(Non-professional)APC第47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8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9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MHC-IIAgCTLA-4B-7TCRCD28B-7TCD31APC2活化T细胞的活化过程启动调节强度调节类型IL-12IL-10-Th2Th1参与细胞免疫辅助体液免疫第50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非专职APC(non-professionalAPC):在某些活性分子刺激下能被诱导表达MHC-II类分子并能处理和提呈抗原的细胞。包括: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及间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抗原提呈能力弱。第51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52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53页,共7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医学免疫学第八版第1页,共74页,星期日,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