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大纲沈关心第八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1学时)
教学要求:
1 掌握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分类、免疫系统的功能
2 了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简史、新进展及其在医学生物学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1 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概念
2 免疫、免疫学的概念
3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4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药学中的作用
第一篇 免疫学
抗原(1学时)
教学要求:
1 掌握抗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性、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基本概念、抗原决定簇的定义、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的概念、T细胞抗原表位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差异
2 掌握决定抗原免疫原性和特异性的主要因素
3了解交叉反应及其在临床的意义及抗原的分类
5 非特异性免疫激动剂 eg:免疫佐剂(自学)
教学内容:
1 抗原的概念
2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
3 抗原的特异性
4 抗原的分类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抗体)(3学时)
教学要求:
1 掌握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水解片段,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生物学功能与特性
2 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3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特点、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基因和抗体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
1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水解片段
3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血清型(自学)
4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与特性
5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征及功能
6 免疫球蛋白基因和抗体的多样性(自学)
7人工制备的抗体:MAb,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其他内容自学
第三章 补体系统(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激活及调控、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各种补体激活途径
2了解了解补体系统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补体的概念
2 补体系统的组成及性质
3 补体系统的激活
经典途径激活
旁路途径激活(自学)
MBL途径激活 (自学)
4补体系统激活的调控(自学)
5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自学)
第四章 细胞因子(自学)
教学要求:
1 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掌握细胞因子的分类、其受体的分类、及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教学内容:
1 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2 细胞因子的分类及其生物学作用
3 细胞因子受体
4 细胞因子作用的共同特点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自学)
教学要求:
1 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概念、人类经典MHC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分子结构、特性和功能、组织分布及其生物学功能
2了解MHC在医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
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概念
2 人类经典MHC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分子结构、特性和功能、组织分布及其功能特征
3 HLA在医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第六章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2学时)
教学要求:
1 掌握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免疫细胞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
3 掌握T、B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
4 掌握抗原提呈细胞的分类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
1 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2 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3 免疫细胞的概念及其组成
4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5 抗原提呈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
免疫应答(4学时)
教学要求:
1 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及免疫应答产生的过程、掌握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主要组分及其生物学效应、固有免疫应答的识别机制
2 掌握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3 掌握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教学内容:
1 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免疫应答的分子识别机制(模式识别分子与病原相关分子的概念与意义、KAR/KIR及其对NK细胞杀死效应的调节)及生物学意义。
2 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过程
5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6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7 免疫耐受
8 免疫调节
第八章 超敏反应(2学时)
教学要求:
1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发生机制
2 了解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及各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常见临床疾病
教学内容:
1 超敏反应及其特点
2 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发生机制、防治原则以及各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常见临床疾病
3 四种类型超敏反应的比较
免疫学应用(4学时)
教学要求:
1 掌握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种类、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以及人工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剂
2 掌握常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凝集反应,ELIS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 3 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标记技术的分类、原理及应用
4 了解免疫学防治的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