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4_T2906-2017_水稻主要细菌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_安徽省.docx

发布:2025-05-13约3.92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

DB34

B0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906—2017

水稻主要细菌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Thespecificationofintegratedmanagementofricemainbacterialdiseases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906—2017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起草人:陈雨、高同春、戚仁德、姚剑、张爱芳、杨雪、谷春艳、李云飞、陈雪娇、臧昊昱。

I

DB34/T2906—2017

水稻主要细菌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主要细菌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防

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主要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2.2

水稻细菌性病害

ricebacterialdiseases

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并进行官方防

3基本信息

在控制菌源的前提下,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秧苗防治为关键,培育壮秧,结合肥、水管理,辅

1

DB34/T2906—2017

5.3培育无病壮秧

选用无病种子,选择地势较高且远离村庄、草堆、场地的上年未发病的田块做秧田,避免中稻、晚

稻秧田与早稻病田插花;避免用病稻草催芽、盖秧、扎秧把;整平秧田,湿润育秧,严防深水淹苗;秧

苗3叶期和移栽前3-5d各喷药1次。

5.4加强肥水管理

做到排灌分开,浅水勤灌,适时烤田,严禁深灌、串灌、漫灌。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

施用过迟、过量。

5.5

药剂防治

种子处理

5.5.1

种子带菌是细菌性病害异地传播的主要途径,种子处理是防止细菌性病害异地传播的最经济有效的

手段。

5.5.1.1

种子准备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去杂、晾晒(不可放水泥地面上暴晒),可提高种子活力,杀灭部分病菌。

5.5.1.2药剂浸种

其中:

——方法1:石灰水浸种

?每100kg水中加入1kg新鲜的熟石灰搅拌均匀,倒入稻种,水面要高出3cm,浸种3d,

中间不要搅拌,不要破坏石灰水表面的结膜,否则杀菌效果不好。浸好的种子要用清水洗

净,然后催芽。

?注意石灰水中不要加入其它药剂。

?用清水将稻种预浸12h后取出,放入40%强氯精500倍的稀释液中,药液要高出种子,

浸种12h,时间不宜过长。

?然后用清水洗净种子,防止残留药物对种芽造成药害,再用清水浸泡1~2d,再进行催

芽。

?同样药液中不要加入其它药剂。

在大田期,特别是水稻进入感病生育期后,要及时调查病情,对有零星发病中心的田块,应及时喷

药封锁发病中心,防止扩大蔓延。发病中心多的田块及出现发病中心的感病品种高产田块,应进行全田

防治病害常发区在暴风雨之后应立即喷药。

2

DB34/T2906—2017

有零星发病中心的田块、发病中心多的田块及出现发病中心的感病品种高产田块。

5.5.2.3适用药剂与施用方法

a)20%噻枯唑(叶枯宁)可湿性粉剂1500~1875g/hm2,兑水750L喷雾或者弥雾,以叶面喷湿

为宜。

b)20%噻唑锌悬浮剂,剂量和用法同噻枯唑。

c)20%噻菌铜悬浮剂,剂量和用法同上。

5.5.3分蘖期~拔节期药剂防治

此时发生的细菌性病害有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等。

5.5.3.1防治适期

初见发病中心。

5.5.3.2防治对象田

有零星发病中心的田块、发病中心多的田块及出现发病中心的感病品种高产田块。

5.5.3.3适用药剂与施用方法

同6.5.2.3。

5.5.3.4防治次数

视病情发展决定施药次数,如果第一次防治后仍见病害继续发展,再防治1~2次,施药间隔期7

d左右。

此时发生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等,是细菌性

病害危害最严重的时期。

1)20%噻枯唑(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500~1875g/hm2,兑水750L喷雾或者弥雾。

2)20%噻唑锌悬浮剂,剂量和用法同噻枯唑。

3)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900~1350g/hm2,兑水750L喷雾或者弥雾(不宜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