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指导系列之7_漫谈教研论文选题的基本途径——以中学政治学科为例.pdf

发布:2025-05-11约6.5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漫谈教研论文选题的基本途径——以中学政治学科为例

作为教师,仅仅埋头教书显然是不够的。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名学习者和研究者。

但在现实中不少教师对教学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总觉得教学研究无从做起,反映到教

研论文的写作上,则常常感叹“没什么东西好写”但笔者以为,教学研究其实是“心处处皆

文章”本文试结合笔者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的实践体会,就政治教研论文选题的基

本途径谈一些想法,希望对广大政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从教材研究中获得选题

研究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师的日常工

作之一。教材研究既可以是常规性的,也可以是非常规性的。常规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

方面:一是对教材的分析,即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总需要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加以必要的分析,

对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实际的关系加以认真的分析。二是对教材的处理,

即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作相应的取舍、整合与调整,以提

高教育教学的效果。非常规性的研究,最常见的是教材指瑕,即对教材内容中存在的不当之

处进行探讨与论证。除此之外,教材建设也是一个重要部分,即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思

考,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无论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点独到的、有见地的分析,

还是对教材内容的一次成功处理,抑或是对教材中一处瑕疵的分析与探讨,以及对教材建设

的一点微小建议,其实都可成为我们撰写政治教研论文的有价值的选题。例如,高一经济常

识教材中有大量的数据材料,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是一个颇值得考虑的问题,笔者据此

写了《浅谈数据在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一文,发表于《政治课教学》1997年第9期

上。这也是笔者在教学杂志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教研论文。笔者还曾写过《以变求新,常变常新

——例谈课本材料的处理艺术》一文,对课本材料的处理提出了“改头换面,注重呈形式

的新颖性;角色转换,力求人材关系的亲近性;借题发挥,强调思维过程的开放性;时空错

位,讲究使用时机的灵活性;优化组合,挖掘材料之间的联系性”等五种方式,后来发表在

《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7期上。这些论文就选题的途径而言,都是属于教材研究类的。

二、从教法钻研中获得选题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乃至学生的发展。每一

位想要在教学工作中有所成就的教师,都必须深入钻研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当然,钻研教法既可以是宏观上的,如对某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进

行研究;也可以是微观上的,如对教学的某一个细小环节进行精细化设计、对教材的某一个

具体知识点的教学进行具体剖析;等等。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肯钻研教法,便不难

从中获得大量的撰写教研论文的选题。特别是对教法的微观钻研,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内

容更丰富,天地更宽广:新课如何导入、难点如何突破、重点如何突出、学生如何参与、教学

目标如何达成、问题如何设计、素材如何引入和运用、学生活动如何组织等等,都是教师每一

次课堂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这么多的实际问题,我们何愁无撰写教研论文的选题呢?

笔者曾写过《哲学典故中的经济学启示》一文,简单介绍了哲学素材如何在经济常识教学中

发挥作用,后来发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2001年第12期,就是属于钻研教法类的选题。又

如,笔者针对如何处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景材料,使其更好地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这

一问题,撰写了《情景材料处理应把握的四个度》一文,提出了“强调信息挖掘的充分度;

提高教学主体的参与度;突出问题设计的探究度;力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四个问题,后

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上,也是从钻研教法中获得的选题。

三、从实践反思中获得选题

有位名家曾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

为教育行家。”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实践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只有通过对自身实践的自觉反思,不断地总结成功的经验,不断地克服发展中的不足,

不断地扫除成长中的障碍,才能校正前进的方向,从而实现自我超越、走向成长。当然,教

师实践反思的范围是很广的。从反思的内容看,除了教育反思外,还应包括教学反思、教研

反思以及其他工作反思;从反思的性质看,主要可分为:总结经验型(即对实践中的成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