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自选模块试题含解析.doc
江西省宜春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自选模块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明崇祯年间《徐光启手迹》记载:“绿矾五斤,硝(硝酸钾)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次用铁作锅,……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强水。五金入强水皆化、惟黄金不化强水中,加盐则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强?水”主?要?成?分?是?硝酸
B.“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是指绿矾脱水
C.“锅下起火,取气冷定”描述了蒸馏的过程
D.“五金入强水皆化”过程产生的气体都是H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碘晶体受热转变成碘蒸气,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碘原子间的作用力
C.SO3溶于水的过程中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离子键的形成
D.HF的热稳定性很好,主要是因为HF分子间存在氢键
3、将下列物质按电解质、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烧碱醋酸
B.硫酸铜醋酸
C.高锰酸钾乙醇醋酸
D.磷酸二氧化碳硫酸钡
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SO2缓慢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
溶液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B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气体红棕色加深
2NO2(g)N2O4(g)为放热反应
C
某黄色溶液X中加入淀粉-KI溶液
溶液变成蓝色
溶液X中含有Br2
D
无水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产生的气体Y通入酸性KMnO4溶液
溶液紫色褪去
气体Y中含有乙烯
A.A B.B C.C D.D
5、主族元素M、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Z为金属元素;X、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X<M<Y
B.Z与M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含离子键
C.YM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D.工业上常用电解M与X组成的化合物制单质X
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变化可以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ClH2SH2O B.密度:NaKLi
C.沸点:NH3AsH3PH3 D.稳定性:HFHClHBr
7、某工业流程中,进入反应塔的混合气体中和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分别是10%和6%,发生反应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得试验数据如下:
压强()
温度(℃)
NO达到所列转化率所需时间(s)
50%
90%
98%
1.0
30
12
250
2830
90
25
510
5760
8.0
30
0.2
3.9
36
90
0.6
7.9
74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越有利于NO的转化
B.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慢
C.在、90℃条件下,当转化率为98%时反应已达平衡
D.如进入反应塔的混合气体为,如速率表示,则在、30℃条件下,转化率从50%增至90%时段,NO的反应速率为
8、“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某实验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及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省略)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时先打开装置③中分液漏斗的旋塞,过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①的酒精灯
B.装置②的干燥管中可盛放碱石灰,作用是吸收多余的NH3
C.向步骤I所得滤液中通入氨气,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并降温可析出NH4Cl
D.用装置④可实现步骤Ⅱ的转化,所得CO2可循环使用
9、有机化合物甲、乙、丙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
A.三种物质的分子式均为C5H8O2,互为同分异构体
B.甲、乙、丙分子中的所有环上的原子可能共平面
C.三种物质均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D.三种物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10、阿托酸是用于合成治疗胃肠道痉挛及溃疡药物的中间体,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阿托酸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B.阿托酸是含有两种官能团的芳香烃
C.阿托酸苯环上的二氯代物超过7种
D.一定条件下,1mol阿托酸最多能4molH2、1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化钠溶液显碱性:S2-+2H2O=H2S+2OH-
B.金属钠投入氯化镁溶液中:2Na+Mg2+=2Na++Mg
C.新制氢氧化铜溶于醋酸溶液:2CH3COOH+Cu(OH)2=Cu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