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教案 第六章 铸造成形.pdf
课题第六章铸造成形
课时8课时(360min)
知识目标:
(1)理解合金的流动性和收缩性
(2)掌握砂型铸造的造型材料、造型方法及工艺设计
(3)熟悉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
教学目标
(4)掌握铸件的结构设计
(5)了解铸造的新技术
素养目标:
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及时掌握新技术和工具,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教学重点:合金的流动性和收缩性,砂型铸造的造型材料、造型方法及工艺设计,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铸
教学重难点件的结构设计
教学难点:掌握常用的铸造方法,以及铸件的结构设计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教师】播放“金属铸造工艺”视频(详见教材),提出问题:
问题导入
什么是金属铸造工艺?可以分为哪几类?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新知,讲解合金的流动性和收缩性、砂型铸造、特种铸造、铸件的结构设计,
以及铸造的新技术等知识
铸造成形是将熔融的金属液浇注在相应的铸型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相应形状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
程。用铸造成形方法制成的毛坯或零件称为铸件。铸造成形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在一般机械设备中,铸件的重
量占设备总重的40%~90%。铸造成形的方法很多,一般将铸造工艺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
与其他成形方法相比,铸造成形具有以下特点。
较强的适应性:铸件的形状、尺寸、质量和材料等所受限制较小,从几克的精密零件到重达数百吨的大型铸
件均可铸造成形。工业上凡能熔化成液态的金属材料均可铸造成形,尤其像铸铁等脆性材料,铸造是其唯一的
成形方法。
传授新知
良好的经济性:铸造所使用原材料的价格较为低廉;铸件的形状和尺寸接近零件,使铸件切削加工的费用和
浪费的材料都相应减少。
力学性能与质量不稳定:铸造的部分工艺过程难以控制,铸件内部组织容易出现铸造缺陷,导致铸件的力学
性能与质量不稳定。
近年来,随着精密铸造技术的迅速发展,铸件的表面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铸件甚至可以作为零件直
接装在机器设备上。同时,由于球墨铸铁等新型铸造合金的普遍应用以及小型铸钢件的推广,铸件的力学性能
显著提高,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教师】讲述“铸造工艺的历史”的内容,并提出以下问题:
想一想,现代工业中,哪些地方运用了铸造工艺?
1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第一节铸造成形基础
铸件的质量与铸造原材料密切相关。铸造生产中,纯金属使用较少,更多是采用合金作为原材料。为了更加合
理地选用铸造合金,除了认识其物理、化学性能外,了解合金的铸造性能也极为重要。合金的铸造性能是一个复杂
的综合性能,主要包括合金的流动性和收缩性。
一、合金的流动性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螺旋形试样”图片(详见教材)和“常用铸造合金的流动性”表格,并进行讲
解
合金的流动性是指液态金属的流动能力。它是合金铸造成形的基本条件,通常用浇注螺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