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陕西省商南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docx

发布:2025-05-08约1.36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年陕西省商南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

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

B.开发智力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答案:C

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等。传授知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开发智力也是教育的一部分目标,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而教书育人全面涵盖了教师工作的核心。

2.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D.加涅

答案:A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布鲁纳强调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加涅对学习进行了分类。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属于()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答案:B

解析: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意义学习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

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答案:B

解析: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感知教材是为理解教材做准备,巩固知识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强化,运用知识是在理解和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只有理解了教材,才能真正掌握知识,为后续的巩固和运用奠定基础。

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62年

B.1901年

C.1904年

D.1912年

答案:A

解析: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这是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6.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

A.变式

B.反例

C.正例

D.比较

答案:A

解析: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反例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正例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比较是区分事物的异同。

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德育过程的始终,是推动德育过程发展的动力。其他选项虽然也是德育过程中的矛盾,但不是基本矛盾。

8.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讲不好被人讥笑,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C

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小明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趋),又怕讲不好被人讥笑(避),属于趋避冲突。双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双避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多重趋避冲突是指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9.以下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精细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B

解析: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属于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与元认知策略不同。计划策略如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等。

10.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A.课堂凝聚力

B.课堂控制

C.课堂管理

D.课堂气氛

答案:C

解析: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凝聚力是指课堂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