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海南省文昌市华侨中学2024年高考物理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doc

发布:2025-05-09约7.72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海南省文昌市华侨中学2024年高考物理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发现了质子

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C.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阴极射线是原子核中的中子变为质子时产生的射线

D.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2、如图所示,ABCD为等腰梯形,∠A=∠B=60o,AB=2CD,在底角A、B分别放上一个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A和qB,在C点的电场强度方向沿DC向右,A点的点电荷在C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A,B点的点电荷在C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在A点的点电荷可能带负电

B.在D点的电场强度方向沿DC向右

C.EA>EB

D.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调节,则正确的是()

A.电路再次稳定时,电源效率增加

B.灯L2变暗,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C.灯L1变亮,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D.电容器存储的电势能增加

4、如图所示,从高h=1.8m的A点将弹力球水平向右抛出,弹力球与水平地面碰撞两次后与竖直墙壁碰撞,之后恰能返回A点。已知弹力球与接触面发生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平行于接触面方向的速度不变,垂直于接触面方向的速度反向但大小不变,A点与竖直墙壁间的距离为4.8m,重力加速度g=10m/s2,则弹力球的初速度大小为()

A.1.5m/s B.2m/s C.3.5m/s D.4m/s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C.某金属在光照射下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频率越高,该金属的逸出功越大

D.某金属在光照射下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频率越高,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两底角为α和β;a、b为两个位于斜面上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已知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现发现a、b沿斜面下滑,而楔形木块静止不动,这时楔形木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

A.Mg+mg

B.Mg+2mg

C.Mg+mg(sinα+sinβ)

D.Mg+mg(cosα+cosβ)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大小相同的三个小球(可视为质点)a、b、c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依次相距l等距离排列成一条直线,在c右侧距c为l处有一竖直墙,墙面垂直小球连线,如图所示。小球a的质量为2m,b、c的质量均为m。某时刻给a一沿连线向右的初动量p,忽略空气阻力、碰撞中的动能损失和碰撞时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第一次被碰后瞬间的动能为

B.c第一次被碰后瞬间的动能为

C.a与b第二次碰撞处距竖直墙的距离为

D.a与b第二次碰撞处距竖直墙的距离为

8、对于分子动理论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只要知道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常数,就可以算出气体分子的体积

B.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C.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变大的过程中,分子间引力变化总是比斥力变化慢

D.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

E.只要两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相等,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

9、如图所示是宇宙空间中某处孤立天体系统的示意图,位于点的一个中心天体有两颗环绕卫星,卫星质量远远小于中心天体质量,且不考虑两卫星间的万有引力。甲卫星绕点做半径为的匀速圆周运动,乙卫星绕点的运动轨迹为椭圆,半长轴为、半短轴为,甲、乙均沿顺时针方向运转。两卫星的运动轨迹共面且交于两点。某时刻甲卫星在处,乙卫星在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卫星的周期相等

B.甲、乙两卫星各自经过处时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C.乙卫星经过处时速度相同

D.甲、乙各自从点运动到点所需时间之比为1:3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飞行器绕中心在O点、质量为M的地球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现在近地轨道1上的P点开启动力装置,使其变轨到椭圆轨道3上,然后在椭圆轨道上远地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