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0-2023历年河南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带解析).docx

发布:2025-05-10约1.04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2023历年河南中原名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带解析)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25题)

1.历史上,陕西省吴起县是个林草十美的地方。近半个世纪以米,由十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快速增加以及“以粮为纲”的政策导向,加之当地群众长期沿袋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生,方式,人面积开荒种地和漫山放牧,掠夺式经营土地资,致使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和“越荒越牧、越牧越荒”的恶性循环,生态环境持续悲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近几年,当地把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措施走出在经济建设中恢复生态、在生态恢复中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生态日标与农民脱贫致富的和谐统。

结台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0分)

参考答案:(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承认和尊重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自然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规律,大面积开荒种地和漫山放牧违背了客观规律,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就是自然对人的惩罚。

(3)面对客观自然规律,人并非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人们认真总结过去盲目毁林开荒、漫山放牧的教训,把握森林与保持水土之间、农林牧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的规律性,走上了在经济建设中恢复生态、在生态恢复中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生态目标与农民脱贫致富的辩证统一。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如何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读设问和材料,本题可以从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三个层面进行知识切入,关于上述三点教材都有明确的理论表述,然后对应相应理论,回扣设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组织语言,进行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2.“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如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同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于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①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表明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俩系,同时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于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故入选。②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而没有强调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题中事例是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而并没有改在世界,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内容、意识的内容

3.从哲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与漫面《噩梦再现》寓意一致的是(??)

①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②心外无物,天下无物非吾度内者

③“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④若在理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③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客观唯心主义,漫画事例也是客观唯心主义,未有此物先有此理,是客观唯心主义,故入选。①②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漫画寓意是客观唯心主义,物是感觉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是主观唯心主义,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

考点: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

4.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谁、谁在先的问题。他们是在思考(??)

A.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问题

B.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

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就是强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问题,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而不是二者有无同一性,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谁依赖谁、谁在先,强调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故入选。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5.当前我国天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以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此,2013年6月,国务院出台十项措施坚决遏制大气污染,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存环境问题。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