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城市道路(市政)毕业设计计算书.doc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本
PAGE16
第一章绪论
1.1工程概况
1.1.1地形
本路段位于某市商业区,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该地区主要为浅丘地带,地势起伏较小,部分场地有厚生砂岩出露,地质条件较好。
1.1.2气候
拟建场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多降雨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7.5℃,月最低平均气温6℃(1月),月最高平均气温28℃(7月),最高日气温42.2℃,最低日气温-3.7
1.1.3设计项目
本路段位于某市商业区,本项目是某城市已修建2号路与已修建8号路的相连通的一条城市次干路,起点桩号为K0+000路线从已修建2号路至路线终点已修建的8号路相接,终点桩号为K0+414.763。
1.2原始资料及重要参数
该地区地形图;
沿线居民点情况;
沿线气象资料;
设计行车速度:40km/小时;
主线公路整体式路基宽度为17m;
使用功能:城市次干路;
线路等级:次干路Ⅰ级;
设计年限: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规定,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为15年,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
道路构造物设计荷载等级:城A级,人权荷载:4.0KN/m2;
地震烈度为6度;重要附属构造物按7度设防。
1.3设计内容
公路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包括填写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绘制公路路线平面图(1:500);绘制公路路线纵断面图(横坐标1:500,纵坐标为1:200);
公路路线横断面设计,包括绘制标准横断面(1:150),填写路基设计表,绘制路基横断面图(1:150),计算并填写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第二章平面线形设计
2.1圆曲线设计
本路段有3处交点,JD1处交角为右转19°31′22.8″,JD2处交角为右转18°46′48.8″,JD3处交角为左转20°18′16.7″,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查得,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为300m,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规定加宽。所以选取圆曲线半径为300m。
JD1交点计算:
1)切线长度计算:
==51.611m
2)曲线外距
=300×(sec-1)=4.407m
3)曲线圆弧长度
==102.222m
JD2交点计算:
1)切线长度计算:
==49.611m
2)曲线外距
=300×(sec-1)=4.074m
3)曲线圆弧长度
==98.333m
JD3交点计算:
1)切线长度计算:
==53.721m
2)曲线外距
=300×(sec-1)=4.772m
3)曲线圆弧长度
==106.315m
2.2缓和曲线设计
汽车在缓和曲线上要完成不同曲率的过渡行驶,缓和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以使司机有足够的时间来操作方向盘,所以应规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通常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33.33m
==33.33m
Ls取值必须大于三个当中的最大值,并小于最小缓和曲线长度)《规范》规定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为35m;确定缓和曲线长度为35m。
2.3平面线形计算
根据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参照《规范》规定的线形设计方法,本工程线形的设计主要采用“基本型”,即由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另外,由于城市次干路经过处的平曲线半径都很大,所以在很多转弯处也采用直线——圆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图2-1回旋线图示
“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组合的几何元素的计算公式:
q=
β=28.6479
Th=
Lh=
E=
式中:q——缓和曲线起点到圆曲线原起点的距离,也称切线增值;
——设缓和曲线后圆曲线内移值;
β——缓和曲线重点缓和曲线角;
Ls——缓和曲线长;
R——圆曲线半径;
——转角;
Th——切线长;
Lh——曲线长;
E——外距;
根据公式计算得:
JD1交点计算:
1)圆曲线内移值
==0.170m
2)切线总长
q===17.498m
==69.139m
3)外矢距
==4.580m
4)曲线总长
===3°20′32″
S==137.222m
JD2交点计算:
1)圆曲线内移值
==0.170m
2)切线总长
q===17.498m
==67.138m
3)外矢距
==4.247m
4)曲线总长
===3°20′32″
S==133.333m
JD3交点计算:
1)圆曲线内移值
==0.170m
2)切线总长
q===17.498m
==71.249m
3)外矢距
==4.945m
4)曲线总长
===3°20′32″
S==141.315m
2.4里程计算
以下是曲线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