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骨科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主要内容.pdf

发布:2025-05-11约6.4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骨神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主要内容

ACCP提出血栓风险分层概念:没有预防情况下的DVT发生

对各种手术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应当是安全、有效、容易使用、便

宜、监测简单,并且患者、医师和护士可以接受的方法。尽管还没有浮现

上述彻底有效的方法,但已有不少方式对高危患者提供了明确的保护作

用,通常包括药物和物理方法。药物方法包括阿斯匹林、低份子右旋糖酊、

华法林、小剂量肝素(LDUH)、低份子肝素(LMWH)等;物理方法包

括术后早期活动、贯续弹力袜(GCS)、间歇性充气压缩泵(IPC)及足底

静脉泵V(FP)对于术后早期的VTE而言,基本预防优于诊断性筛查试

O

验,对危(wei)险性增加的手术患者行VTE的基本预防,减少了症状

性VTE和致死性PTE,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并减少了健康医疗的支出。

由于作者本人为骨科医师,主要从事对各种关节炎晚期患者的人工关节置

换手术,故重点对由人工毓、膝关节置换手术引起的VTE的诊断、预防

和治疗加以详述。

预防方法

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临床上就开始探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发

生的措施,其中主要分为机械方式(早期活动、贯续弹力袜、间歇性充气

压缩泵及足底静脉泵)和药物方式(阿斯匹林、低份子右旋糖酊、华法林、

小剂量肝素、低份子肝素等)。许多随机临床试验证明:

①阿斯匹林对DVT没有预防作用,而且对凝血酶原及血小板的抑制作

用可导致围手术期出血量增加;

②固定剂量的肝素和低份子右旋糖酊作用有限,且后者容易浮现容量负荷

过大、心衰、过敏反应、出血等并发症;

③足底静脉泵的使用可减少下肢的血液瘀滞,增加血流速度,但对近端

DVT效果欠佳;

④单独使用弹力袜亦不能明显降低DVT的危(wei)险性;

⑤华法林可降低DVT发生约60%,近端DVT约70%,但和普通肝

素一样需多次抽血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并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用药剂量,

不仅使用复杂,而且与多药物有相互作用,其中华法林与NSAIDs共

用可增加65岁以上患者胃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约13倍,大大增加了老年

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潜在危(wei)险;

⑥低份子肝素类药物与普通肝素相比,其抑制血小板的功能降低,微血管

的通透性增加较少,使出血的副作用减少;生物利用度高达90%以上(普

通肝素为30%~40%);与血浆蛋白、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细胞结合少,半

衰期约为普通肝素的4倍。这些特性使低份子肝素使用时的个体间差异

减小,对大部份患者可使用同一剂量,每天1~2次,无需实验室监测。

国内骨科领域的DVT研究

为了解人工骸、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我们在1997年11

月~1998年5月对我科人工关节置换术的51例患者于术后3-13

天行双侧下肢上行性静脉造影检查,发现共有24例患者术后发生DVT,

表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总发生率为47.1%,人工全额关节置换术

后DVT的发生率为40.0%;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

53.8%;所有患者近端DVT的总发生率为17.6%。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在我国的不断普及,术后DVT形成及其带来的严

重后果势必日益突出。我们认为,一方面应加深对深静脉血栓及其危害的

认识和研究;另一方面,对既往有血栓发生史、肥胖、有下肢静脉曲张及

糖尿病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以低份子肝素为主的预防性治

疗是必要的。

国内骨科领域的PE报导

近几年PE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排在第3位。肺

动脉血栓栓塞(PE)的栓子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影响DVT

和PE的因素中外科手术/创伤/缺少活动排在首位,而外科手术中又

以人工关节置换、骸膝部矫形术后的肺栓塞发生率为最高。对于PE的预

防和早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