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单元写作题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含答案).docx
第1-3单元写作题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
1.八下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民俗风情”,请你借鉴经典作品的写法,回顾自己家乡的特色民俗文化,以“最炫民俗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2.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而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正是这份爱,让我们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都能嗅出书的馨香,书中的人与事、作者的理念智慧与我们的经历体会相鸣相和,我们由此便获得了对生命对人生最深切的认知与感悟。我们读了名著《傅雷家书》,我们学习了课文《回延安》,相信同学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请从二者中任选一个,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3.作文。
低碳生活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请以《我的低碳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4.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不少于600字。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5.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题材不限,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青的,也是绿的。
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
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
很多树的树叶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
6.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作文素材。
题目一:
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励互助,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我们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书籍相伴的日子,我们博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爱相伴的日子,我们学会关心,懂得感恩……
请以“与??相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②不允许写诗歌,其他文体不限。
题目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的丰富,习惯的养成,技能的提升,阅历的增长以及点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天长日久的坚持与积累。
请以“积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允许写诗歌,其他文体不限。
7.内容:《桃花源记》的读后感。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少于600字。
8.阅读下面的材料,并按要求作文。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蕴含深深的哲思。
①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②当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你也将错过群星了。
③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它的天空。
请你从以上泰戈尔的名言中,任选一句,根据你的理解与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的道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9.阅读下面图文,任选一个任务完成写作。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中提到:“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
什么是你们生活中的“船”,带着你航行到何处?什么是你心中的“海”,你领略到了怎样的风光?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任务一: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任务二:结合《经典常谈》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10.读散文,我们为其中的真情而感动;读小说,我们为其中的人物而悲喜;读诗歌,我们为其中的意象而陶醉……读书,我们会从中收获知识,收获别样感悟。
请从初中语文课本中,任选一篇文章(包括名著),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作任意发挥;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第1-3单元写作题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例文:
舞动在记忆深处的家乡韵律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每一滴水珠都蕴含着独特的韵味与故事,而我的家乡,便是那其中一抹最为绚烂的色彩,它以最炫的民俗风情,编织着属于这片土地的传奇篇章。
提及家乡,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那丰富多彩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