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学的透皮毒罐疗法.pptx
针灸推拿学的透皮毒罐疗法透皮毒罐疗法是中医针灸推拿学的特色治疗技术。它融合了传统拔罐与中药外治法,通过皮肤透入原理,促进经络畅通,调和气血。本次介绍将全面展示这一古老而创新的治疗方法,探讨其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by
透皮毒罐疗法概述定义透皮毒罐疗法是将中药与拔罐相结合的外治法。通过药物透皮吸收,达到调节经络、祛邪排毒的效果。起源源于古代中医外治法。明清时期已有相关记载,传承至今并不断创新发展。理论基础基于中医内病外治理论。结合经络学说、气血理论和药物透皮吸收原理。
透皮毒罐疗法的历史发展1先秦时期原始拔罐技术出现,多用兽角或竹罐。尚未与药物结合。2汉唐时期《肘后备急方》记载火罐法。开始探索药物外治结合拔罐。3宋元明清透皮毒罐疗法基本成形。《本草纲目》等典籍有详细记录。4现代发展标准化、规范化治疗体系建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不断创新。
透皮毒罐疗法的作用机理皮肤微循环激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皮肤屏障通透性增强负压作用下表皮通透性提高经络传导药物沿经络传导至病灶排毒作用促进体内毒素经皮肤排出
透皮毒罐疗法的治疗原理开泄腠理拔罐负压作用扩张毛孔,增强皮肤通透性扶正祛邪药物成分激活人体正气,驱除病邪行气活血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排毒清热加速代谢产物排出,清热解毒4
透皮毒罐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关节性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膝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皮肤性疾病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顽固性皮炎痤疮内科疾病感冒咳嗽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失眠
透皮毒罐疗法的操作工具罐具类型玻璃罐竹罐磁罐真空塑料罐常用药物祛风药:荆芥、防风解毒药:蒲公英、金银花活血药:当归、川芎辅助工具酒精灯镊子棉签消毒用品
透皮毒罐疗法的基本操作步骤选穴与消毒根据疾病选定穴位或部位,进行常规消毒。确保治疗区域清洁无破损。药物调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中药,研磨后用温水调和成糊状。药物要细腻均匀。涂药将调好的药物均匀涂抹在选定部位。药层厚度约2-3毫米为宜。罐具加热用酒精灯加热罐口,迅速扣在涂药部位。负压产生吸附力。留罐与取罐根据病情留罐10-20分钟,时间到后轻轻揭起罐具,清洁皮肤。
透皮毒罐疗法的留罐时间疾病类型留罐时间备注一般性疾病10-15分钟适用于大多数患者急性疾病5-10分钟每日可多次操作慢性疾病15-30分钟需较长疗程儿童患者3-5分钟避免强烈刺激老年患者5-15分钟视体质适当调整
透皮毒罐疗法的拔罐反应正常反应皮肤潮红局部发热感轻微瘀斑痒感温热舒适感正常反应一般5-7天内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异常反应严重水泡剧烈疼痛过敏反应晕厥大面积瘀斑异常反应需立即停止治疗,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透皮毒罐疗法的注意事项禁忌人群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皮肤破损者禁用。时间控制严格控制留罐时间,避免长时间留罐导致皮肤损伤。温度控制注意火罐温度,防止烫伤患者。卫生要求工具需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透皮毒罐疗法在关节炎中的应用膝关节炎取穴:膝眼、足三里、阳陵泉药物:威灵仙、土茯苓、桂枝类风湿关节炎取穴:合谷、阳池、三阴交药物:蚤休、威灵仙、桂枝骨性关节炎取穴:关元、血海、风市药物:续断、鸡血藤、牛膝颈椎关节炎取穴:风池、大椎、肩井药物:羌活、独活、细辛
透皮毒罐疗法治疗肩周炎1取穴选择肩髃、肩髎、肩井、臂臑、曲池、手三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辨证选穴。2药物配方红花、透骨草、桂枝、当归、细辛、川芎。活血化瘀,温经通络。3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暴露肩部。涂药后罐具加热快速吸附,留罐15分钟。4治疗频率急性期每日一次,慢性期隔日一次。一个疗程为10次,一般需2-3个疗程。
透皮毒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主要穴位肾俞、腰阳关、命门、大肠俞、环跳、阳陵泉常用药物川乌、草乌、桂枝、细辛、川芎、红花治疗频率急性期每日一次,缓解期隔日一次疗程安排每疗程10次,间隔3-5天,一般需2-3个疗程
透皮毒罐疗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透皮毒罐疗法对多种皮肤病有显著疗效,通过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作用改善皮肤症状。
透皮毒罐疗法治疗湿疹辨证分型分为湿热型、血热型、血虚风燥型药物选择湿热型:黄芩、黄柏、苦参血热型:生地、丹皮、赤芍血虚型:当归、白芍、何首乌操作技巧罐具宜小,负压宜轻,留罐时间短避免破溃面,选择周围健康皮肤
透皮毒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4最佳治疗时机疱疹结痂后3-4天开始治疗效果最佳6-8穴位选择数量沿神经节段分布选择6-8个穴位10治疗次数一个疗程10次,大多数患者1-2个疗程见效85%有效率临床研究显示有效率可达85%以上
透皮毒罐疗法与其他疗法的结合与针灸结合先针后罐,增强疗效与推拿结合先推拿后罐,缓解肌肉紧张与中药内服结合内外兼治,标本同治与艾灸结合温通经络,增强活血作用
透皮毒罐疗法与艾灸的配合使用配合适应症寒湿性关节炎痛经胃寒证慢性腹泻阳虚体质疾病操作方法先艾灸后透皮毒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