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常规.pptx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常规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疾病概述
临床表现与诊断
护理评估
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与护理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健康教育
出院指导与随访
01
疾病概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等,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
分类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其中重度包括子痫前期和子痫。
定义与分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高血压和蛋白尿。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具有家族倾向,有家族史者发病率较高。
妊娠期免疫调节失衡,母体对胎儿的免疫排斥反应增强,可能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孕妇胰岛素抵抗增加,导致血糖升高,可能诱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发病机制
血管内皮损伤
遗传因素
免疫因素
胰岛素抵抗
流行病学特点
高发病率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
02
04
03
01
危害严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儿危害严重,易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早产等,甚至危及母儿生命。
高危人群
高龄孕妇、多胎妊娠、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易发。
可防可控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危害。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高血压
蛋白尿
水肿
头痛、头晕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尿蛋白≥0.3g/24h或随机蛋白尿≥1+。
不同程度的水肿,特别是踝部及小腿等下肢水肿明显。
妊娠期高血压常伴随头痛、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脑水肿。
主要症状
辅助检查
血压监测
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妊娠20周后,需密切关注血压变化。
尿蛋白检测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随机尿蛋白检测,评估肾功能及蛋白尿程度。
血液检查
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以了解病情及并发症情况。
胎儿监测
定期进行胎儿超声检查和胎心监测,了解胎儿生长发育及宫内安危情况。
子痫前期
妊娠期高血压伴蛋白尿,或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损害,如肝肾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等。
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
妊娠前即有高血压,或妊娠20周前出现高血压,妊娠期无明显加重。
子痫
在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
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
诊断标准
03
护理评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
家族疾病史
了解患者既往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包括发生的时间、严重程度、治疗及转归。
询问患者家族中是否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家族史。
病史采集
用药史
了解患者妊娠期是否使用过升压或降压药物,以及用药后的效果和反应。
孕产史
询问患者的孕产次数、孕产期并发症及胎儿情况,如胎儿大小、是否存活等。
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以及体重、身高等基本指标。
观察患者有无水肿、心脏杂音、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统异常表现。
通过眼底镜检查,了解患者眼底血管有无痉挛、渗出、出血等病变。
检测患者尿蛋白、肌酐等指标,评估肾功能受损程度。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监测
心血管系统检查
眼底检查
肾功能检查
高危因素评估
并发症风险评估
心理风险评估
生活方式评估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血压、家族史等,评估其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
根据患者病情及检查结果,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子痫前期、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并发症风险。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其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疾病的影响。
评估患者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睡眠等,确定是否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风险评估
04
护理措施
血压监测
定期测量血压
每次产前检查需测量血压,以了解病情。
血压记录
异常情况处理
将测量的血压值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以便观察和评估。
发现血压升高或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1
2
3
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禽、蛋、奶等。
高蛋白饮食
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适宜的体重增长。
控制热量摄入
01
02
03
04
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每日摄入量不超过6克。
控制盐摄入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多食蔬菜水果
饮食指导
卧床休息
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适量的活动和运动。
适度活动
充足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不少于8小时。
左侧卧位卧床休息可增加胎盘供血,有助于胎儿生长。
活动与休息
05
药物治疗与护理
常用药物
降压药物
包括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主要作用是降低血压,控制病情发展。
03
02
01
利尿剂
如呋塞米等,用于减轻水肿和高血压症状,但需密切监测尿量及电解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