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数据共享平台的软件工程设计与实现.pdf
校园数据共享平台的软件工程设计与实现
本人认为校园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在管理层面上确了全校的数据标
准,使用统一规范的标准去建立核心业务系统,逐步以服务代替了管理;
在数据层面上实现了数据的共享,消除了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孤岛〃,
逐步迭代掉了老化和功能低下的业务系统;在业务层面上改变了原本数
据导入导出的数据维护模式,打破了业务系统之间的壁垒,逐步淡化了
业务部门边界。
第1章绪论
1.1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突飞猛进。其中,
教育行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政府信
息化一起组成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三个核心。并且,教育作为教书育人
的重要行业,应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先进技术,发挥前沿优
势。因此,教育信息化应当是信息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教育行业而
言,引入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发展,有效的提高学
校的管理手段。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信息化的理念便开始产生,主要以日本学
者梅田忠夫在《信息产业论》中率先提出〃信息化〃概念为标志,〃教
育信息化〃的概念直到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被关注。在1990年,
美国的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发起的〃信息化校园计划〃被普遍
认为是〃高校信息化〃的第一步,也是〃数字化校园〃理念的最早雏形。
直到1998年美国前总统戈尔发表关于〃数字地球:二十一世纪认识地
球的方式,演讲之后,相继出现〃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的思想和
概念。因此,从广义上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略早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并且范围更广,涵盖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基础物理线路搭建、业务系统集成、信息
的整合与服务的集成三个阶段,对于基础物理线路的建设,由于长基
础工作的积累,一边进行校园建设一边修正过去的网络建设方案,使得
基础网络建设日渐成熟,逐步转为向软件服务的技术支撑。然而,对于
业务系统的部署,则大多是由各个业务部门主导,自主建立的分散的、
标准不一的系统。这些业务系统上线时间不一、标准规范不同,厂家对
系统的维护程度也不同,因此,各个业务系统皆存在〃各自为政〃情况.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阶段国内外各大高校的信息化进程大部分都集中在数字化校园建设
阶段,即〃信息的整合与服务的集成〃阶段。作为全球信息化发展较为
领先的美国,更加注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效率,2000年前后便成立了
ITS信息技术服务部门,针对校级的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和部署实施,
对业务系统使用统一标准的数据库作为底层数据支撑,同时配置统一的
中间件、标准的数据和系统开发接口,从而为校园内数据的整合和数据
的标准规范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的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校与美
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当,逐步探讨和研究出新的教育信息化的格局。
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后的数据平台与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一起服务于教学、
考试、在线答疑等,真正做到以师生需求为导向、应用为核心、数据流
转为驱动的应用场景。
我国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整体起步稍晚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随着
2002年5月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研讨会在中山大学的召开,标志
着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一一数字化校园建设
阶段,逐渐从硬件网络设施建设转变到以应用为核心的资源整合上来。
这一阶段主要面对的是基于现有业务系统的数据的整合和应用的集成,
需要将零散的业务系统从数据层面逐渐整合到一起,结合现在较为流行
的大数据及云存储,把数据统一抽取到数据中心,并进行梳理和整合,
去除数据中的冗余,实现数据的共享、数据仓库及数据分析等功能,逐
步实现教育信息化到数字化校园的过渡。作为国内高校的翘楚,清华大
学早在2007年便率先提出了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和发展的规划,提出
了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以用户服务为心、以信息资源整合为目标、实现
跨部门数据流转的新理念,强调了应用环境的关联性和数据环境的集成
性。在此基础上,清华大学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对数字资源进行了自顶
向下的整体设计,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