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遗传学ppt课件第8章染色体变异.pptx

发布:2025-05-10约1.93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输入标题第8章染色体变异输入标题输入标题输入标题非整倍体变异2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整倍体变异143

导言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和形成机理结构变异的类型染色体变异的自发和诱发

精确的细胞分裂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细胞的有丝分裂是在时间上、空间上协调一致的有序过程,产生出可以进行科学预测的分裂产物。有丝分裂形成两个核遗传组成完全相同的子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各种基因型的四分孢子。

随着遗传学研究的对象越来越多,涉及面越来越广,偏离规律的异常现象日益增多。最初,将这些异常现象一律用突变来解释。随着细胞学研究逐步深入到遗传学领域,人们才认识到,除了基因突变以外,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也会产生变异,从而导致偏离遗传规律的异常结果。染色体也会发生变异

果蝇棒眼的遗传棒眼B>正常眼B+,该基因位于Xchr.上,伴性遗传。红眼♀蝇×棒眼♂蝇,F1代♀蝇应该是棒眼,♂蝇应该是正常红眼。棒眼正常眼

但在某些杂交组合的子一代群体内却发现了正常眼雌蝇。唾腺细胞中,体细胞联会的两条Xchr中有一条短缺了一小段。据此,Bridges推测子一代中之所以出现正常红眼♀蝇,是因为来自精子的那一条Xchr短缺了一小段,而缺少的这一小段,正是基因B所在的区段,这就使得正常Xchr上的B+处于半合状态,正常红眼效应得到了表达的机会,发育为正常红眼雌蝇。010302缺失造成假显性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物种(species)chr的数目、形态和结构都是相对稳定的。细胞分裂时,chr准确地复制和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保证了物种的遗传稳定性。一、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和形成机理

自然辐射、温度、营养、生理环境等因素的异常变化,都可能使染色体发生断裂。人为地用某些物理因素(如UV、x-ray、γ-ray、中子等)或化学试剂处理生物体、细胞,chr断裂的频率还会大大提高。染色体会发生断裂

三.染色体变异的自发和诱发

5%55%30%10%遗传因素自然辐射营养条件和生理状况微生物尤其是病毒的侵染自发变异的诱因

营养条件和生理状况与chr结构变异:在植株生长期间,如果缺Ca、Mg,chr结构变异显著增加,而且这种植株对X-ray也特别敏感。种子长期贮藏也有增加chr结构变异的趋势。原因:长期脱水。

大量事实证明,辐射处理不仅是诱发基因突变的重要途径,也是诱发chr结构变异的重要途径。0102自然辐射是引起chr断裂的重要因素。自然辐射

人类在受到病毒(如寻麻疹,水痘,SV40,脑膜炎)的侵染后染色体可能发生断裂和重排。微生物尤其是病毒的侵染

物理因素诱变化学因素诱变X-ray和γ-ray等电离辐射穿透细胞以后使得被击中的物质发生电离,放出电子,电子又冲击其他原子,发生次级电离,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原子和分子由于电子数量的改变,从稳定状态变为不稳定的状态,发生各式各样的化学反应,使chr断裂,从而产生结构变异。结构变异的人工诱发

现在已知的化学诱变剂已经有很多种,如芥子气018-乙氧基咖啡硷04亚硝酸02顺丁烯联胺052,3-环氧丙醚03甲醛065-溴尿嘧啶07蓖麻油08某些抗菌素等。09

染色体变异(chromosomalvariation)01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aberration)02染色体突变(chromosomemutation):03染色体受一些理化因子和未知的内外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发生形态、结构和数目等方面的改变。04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variationinchromosomestructure):染色体的某些区段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基因的数目、位置和顺序的染色体变异类型。染色体的数目变异(variationinchromosomenumber):染色体的数目发生不正常改变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包含整套染色体的增减和单条或多条染色体的增减。

8.1染色体的结构变异(1)染色体断裂—愈合学说(breakage-reunionhypothesis)染色体断裂后游离的染色体片段有几种可能归宿:①重建:在原来的位置按原来的方向通过修复而重聚。②非重建性愈合:断裂的染色体同其它染色体或其它染色体断裂端接合,并经重建改变原来的结构。③不愈合:不含着丝粒的游离染色体片段丢失,留下游离的染色体断裂端(含着丝粒)。后两种均可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

断裂是发生结构变异的前提。断裂、重接或交换的过程可以是自发的(Spontoneousaberration),可以是人工诱发的(Inducedaberration)。

单个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增加少数染色体之间片断互换chr结构变异:结构变异的类型色体内变异:染色体间变异:只涉及一条chr,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涉及两个以上非同源chr,包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