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5E教学模式在“运动的小车”微项目设计中的运用.doc

发布:2025-05-10约3.7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E教学模式在“运动的小车”微项目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5E教学模式以吸引、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为主线,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运动的小车》实验教学为例,将5E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科学微项目设计,让学生协作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5E教学模式;

新时代,我国科技发展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卡脖子”问题,国产替代的研究如火如荼,以新时代的发展思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探究型综合素质人才意义非凡,这需要对传统教育方式加以改善。5E教学模式起源于1980年代的美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教学方式。它主张由学生在社会互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究性。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与项目化学习目标基本一致。而微项目化学习根植于课堂,并根据真实任务提出问题,让学生全身心自主投入问题分析,协作完成探究任务。本文以教科版科学四年级“运动和力”单元的《运动的小车》为例,探讨基于5E教学模式的小学科学微项目设计与应用研究。

一、相关理论概述

“5E”教学模式取五个学习阶段的英文首字母命名,五个学习阶段分别为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及评价(Evaluation)。该教学模式将这五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环节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闭环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项目化学习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并进行了良好的教学应用。研究人员对其含义的解释虽有所区别,但都普遍认为项目化学习不局限于单纯的教学活动,还是一个严谨的学习设计,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在特定场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微项目化学习一般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让学生自主参与和实践,运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一定的时间内解决一系列问题。5E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和微项目化学习的特征有着高度相关性,将两者有机融合,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与自主探究,对推动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设计的背景

(一)学校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充分提供学生发展科学思维的平台,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热情较高,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学校配备了专门的科技教室,给科学实验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场所。部分课程实验器材较多,教课通常安排在科学教室进行。四年级学生每周共两节科学课,时间分布较散。因此,虽然课时能够满足项目化教学周期较长的特点,但授课时间过于碎片化,因此对本次教学设计采用微项目设计。

(二)内容分析

“运动和力”属于科学课程新课标13个核心概念中“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需要掌握关于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例如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和效果等,还将学习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同时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运动的小车》这节课延续了上一节课《运动和摩擦力》的学习活动,是通过观察具有能量的物体所产生的现象来认识、理解能量。根据5E教学模式,本次微项目教学设计分为五个环节。

(一)教学设计

1.吸引

微项目设计基于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动的小车”微项目实验教学从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风车转动现象出发,通过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2.探究

探究活动需要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帮助学生完成主动探究。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任务,自主地完成实验项目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在此过程中,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完成小组任务,通过沟通交流、深入探究学习,培养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3.解释

围绕在探究环节中提出的问题,教师逐一进行解释;在解释环节,教师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堂小任务,加深对相关科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4.迁移

项目化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是开放的,充分给予学生自主表达想法的权利,并讨论分享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想法。

5.评价

评价主要针对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小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多元化评价。

(二)教学流程

本次小学科学教学在5E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微项目化学习,将课堂主动性交还给学生。教师负责引导及指导,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大,从而建立系统的、有联系的观点。

1.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同一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也越大;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同一物体运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