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民日报》作文素材:标题+金句+人物+精彩段落(2025年4月内容汇总).doc

发布:2025-05-09约5.0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民日报》作文素材:标题+金句

+人物+精彩段落(2025年4月内容汇总)

一.标题

1.……助力,……可及

解析:此标题出自《人民日报》评论文《科技助力,春山可及》,可用于正面立意的主题,如《创新助力,未来可及》等。

2.……不如……

解析:此标题出自《人民日报》评论文《贴标签不如练内功》,可用于二元思辨类作文的主题,如《多思不如立行》《完美不如完成》等等。

3.在……中绽放新彩

解析:此标题出自《人民日报》评论文《在交流互鉴中绽放新彩》,适用于正面立意的主题,如《在文化交流中绽放新彩》《在科技创新中绽放新彩》等等。

4.为……厚植发展沃土

解析:此标题出自《人民日报》评论文《为科幻厚植发展沃土》,适用于正面立意的主题,如《为青春厚植发展沃土》《为传统文化厚植发展沃土》等等。

二.金句

1.唯有下“苦功夫”,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上“出活”。

2.在点点滴滴的努力中倾注真情,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提升本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张“中国名片”,都能成为一道“别样风景”。

3.“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4.那些曾经不求甚解的文字,或许早已布下草蛇灰线,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再度叩击心灵,带领我们追寻精神原乡,也牵引我们走向无尽远方。

5.从来没有一代是垮掉的,一代代青年的使命,正是在得风气之先中理解时代、把握际遇,用全新的奋斗去成就人生梦想、推动社会进步。

6.青春的力量,从不体现在亦步亦趋中,而是流淌在创新创造里。

7.文化如春雨,不紧不慢、不疾不徐、静默无声,却拥有滋养万物的力量。

8.在生命的长河中,肉身或许脆弱,但无畏、坚韧的精神可穿越困苦与迷雾,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互助可架起彼此支撑的桥梁。

9.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

10.“沉”,就是要沉下心来,排除干扰,心无旁骛;“潜”,就是要潜入其中,锚定目标,掘井及泉。

三.人物素材

1.【人物】00后文创店店主黄申

【故事】安徽安庆市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有一家“宝藏”文创店。铜质镀金的振风塔书签轻启墨香,“女驸马”的巾帼英姿在拼图里定格,安庆城郭化作玲珑的冰箱贴……店铺里的产品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记录着00后店主黄申的奋斗足迹。去年,黄申的文创店总销售额突破百万元。为了满足游客对文创产品愈加旺盛的消费需求,店铺几乎每个月都会“上新”两到三款文创产品。

【点评】黄申走过的路并不平坦,游人寥寥、竞品冲击、产品滞销……难题在文创店开业后接踵而至。如何将地域风情、古城遗韵熔铸到产品中?振风塔的飞檐下,黄梅戏的唱腔里,黄申捕捉着设计灵感,努力推陈出新。尽管经营的困难总伴随在努力左右,但凭着一腔热血与不服输的劲头,黄申坚持了下来。梦想成真的故事,印证了初心的力量。把追求所爱的激情化作脚踏实地的行动,青春便能熠熠闪光。悠久的文明、年轻的身影,共同构成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文化图景。当更多青春力量投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的赓续和传承将更加有力。【适用主题:创新,梦想,青春,传统文化】

2.【人物】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钱得顺

【事迹】我国主战战机冲破云霄时,一个巴掌大的合金配重块正以每分钟数万转的速度,在压缩机内无声“起舞”,保持机舱内的温度始终恒定。这个配重块堪称调节战机温度的“定海神针”,如果加工精度不达标,就会导致压缩机在高速旋转时产生剧烈振动、损坏,战机的温度也会随之失衡。为了保证战机的安全,钱得顺练就了切削1毫克的绝技,把配重块的精度提升到了目前行业内该领域加工的极致。他在蒙眼状态下挑战用电钻将合金配重块一次性削掉1毫克,分毫不差,钱得顺说:“像这样精细的操作那都不是靠肉眼去衡量了,靠的是用心去感受和手上的功夫。”为了练好基础,钱得顺面对车间的墙壁,手持8斤重的电钻扎稳马步,确保钻头与横线保持垂直,从最初的2分钟到稳立40分钟,足足练了两个多月。千次练习,上万次打孔,钱得顺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钱得顺将自己首创的特色操作法传授给每一位工友,将国产战机压缩机的加工精度提高了四倍。

【点评】以毫厘匠心铸就大国重器!0.001克的极致追求,托起战鹰翱翔的底气。他突破手工操作电钻技术的极限,为我国战机穿云破雾锻造“定海神针”,致敬工匠精神,吾辈当以精益求精的韧劲、攻坚克难的担当,在新时代征程中勇攀技术高峰,让青春在挺膺担中闪光!【适用主题:担当,精益求精,攻坚克难】

3.【人物】老兵吴以先

【事迹】“老师傅,您要把项链取下来再做CT”,“我从来不戴项链,怎么会有项链呢?”。医院检查室里,年轻医生和老战士的对话揭开了一段淬火的往事:60年前在援越抗美战争中,老兵吴以先所在的连队突遇美军轰炸,他身负重伤仍坚守阵地。CT影像里所谓的“项链”原来是炸弹爆炸后散出的33枚钢珠。1965年12月1日下午2时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