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文化》课件.ppt
新石器时代文化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转折点距今约1万年前至公元前2000年标志着人类从采集狩猎走向农业社会
史前史概述1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为主2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出现3青铜时代金属工具使用
新石器时代命名由来新的含义相对于旧石器时代而言磨制技术石器表面光滑制作工艺钻孔、切割技术
世界新石器时代简介亚洲约公元前8000年肥沃新月地带欧洲约公元前7000年从东南向西北扩散美洲约公元前5000年中美洲为中心
中国新石器时代发现历史1865年河南舞阳首次发现1921年仰韶文化被发现1973年河姆渡文化发掘1980年代良渚文化系统研究
新石器时代的三期划分初期约1万年前-7000年前原始农业出现中期约7000-5000年前农业定居发展晚期约5000-4000年前社会分化明显
新石器时代初期特点半定居生活季节性居住点初级农业粟米和水稻驯化简单工具磨制石斧初现
新石器时代中期特点村落扩大出现规划布局陶器进步彩陶艺术兴起农业成熟作物品种增多
新石器时代晚期特点邑落壮大人口聚集增加1手工业分化专业工匠出现2社会分层贫富差距扩大3权力集中酋长地位提高4
新石器时代主要分布区域中国新石器文化呈现多元发展格局
黄河流域早期文化裴李岗文化约前7000-5800年1仰韶文化约前5000-3000年2龙山文化约前2500-2000年3磁山文化约前6500-5500年4
长江流域早期文化1河姆渡文化约前7000-5000年2马家浜文化约前5000-4000年3良渚文化约前3300-2000年
新石器时代经济形态总览农业社会主要生产力畜牧业动物驯养开始渔猎采集辅助生存方式
农业起源与作物粟和黍北方主要农作物水稻南方主要农作物蔬菜豆类和瓜果
农具的革新300%生产效率提升与原始工具相比5000年技术沿用时间延续至青铜时代10+主要农具种类石锄、石镰等
畜牧业的兴起猪最早驯养动物之一狗协助狩猎与看家家禽鸡鸭等禽类饲养牛羊晚期开始驯养
渔猎技术网捕钓鱼弓箭狩猎陷阱
采集经济采集种类坚果与浆果野生植物根茎蘑菇与药草采集工具木制容器藤编背篓竹篮与陶罐经济地位农业补充季节性资源饮食多样化
新石器时代的聚落生活类型特点代表遗址半地穴式地面下凹,保温磁山、姜寨干栏式架空建造,防潮河姆渡、凌家滩地面式晚期发展,规模大石峁、陶寺
社会组织形态氏族群体血缘关系为纽带部落联盟多个氏族联合酋邦社会权力集中化趋势
家庭和亲族结构母系时期女性地位较高过渡阶段两性地位平衡父系时期男性主导社会
分工与协作男性工作重体力劳动狩猎大型动物防御与战争女性工作采集植物照料家庭纺织与陶器专业分工陶工与玉工巫师与医者部落首领
早期社会权力和分配1部落首领政治、军事决策者2巫师、工匠技术与宗教精英3普通族人农耕与生产主体
重要遗址概览中国新石器遗址分布广泛反映区域文化多样性
裴李岗文化1时间约前7000-5800年2地点河南中部地区3特点早期农业,粟作栽培4发现1977年首次发掘
磁山文化时代范围约前6500-5500年新石器早期文化主要发现半地穴式房屋粟黍农业遗存生活特点原始农业与狩猎并存陶器制作技术初步
仰韶文化概述11921年安特生发现仰韶村遗址21951年半坡遗址发掘31958年姜寨遗址发现41970年代庙底沟类型确认
半坡遗址详解聚落布局环形分布,中央广场房屋结构圆形与方形半地穴式墓葬特征儿童瓮棺葬,成人仰身直肢
庙底沟文化时间范围约前4000-3500年1地理分布黄河中游地区2彩陶艺术黑彩红底,图案复杂3聚落特点大型公共建筑出现4
大汶口文化简介时间地点约前4300-2500年山东半岛及周边地区文化特点彩陶与白陶龙山文化前身社会发展贫富分化明显大型墓葬出现
龙山文化城墙防御内城与外城结构蛋壳黑陶精细轮制陶器阶层分化贵族与平民墓差异大
河姆渡文化介绍发现时间1973年首次发掘浙江余姚建筑特色干栏式建筑精巧木构技术农业成就稻作农业驯养猪、狗、水牛
马家浜文化地理分布太湖流域上海、浙江北部江苏南部陶器特征黑陶为主刻划纹和附加堆纹双耳罐特色明显经济形态水稻栽培渔猎发达猪为主要家畜
良渚文化社会分层权力阶层出现玉器文明神徽图案象征权威水利工程大型水坝与防洪系统
西南及北方遗址大地湾遗址甘肃省西部地区兴隆洼文化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四川盆地早期农业
东北与西北考古发现查海文化约前6500-5000年1兴隆洼文化约前6200-5400年2红山文化约前4700-2900年3齐家文化约前2200-1600年4
青藏高原新石器考古曲贡遗址西藏拉萨河谷喀什噶尔石器与陶器并存经济特点早期畜牧业为主
主要考古成果梳理
居住与建筑建筑形式多样,适应不同自然环境
服饰与生活用品原料获取麻、棉、兽皮加工制作纺轮与骨针技术成品使用衣物与装饰品
饮食结构谷物粟、黍、稻肉类家畜与野生动物蔬果野生与栽培植物
陶器制作与类型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