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pdf
注意事项:
1.本卷共两大题,2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
求。)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
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官吏。……文字就是祭司
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斯塔夫里阿诺斯想表达的是
A.农业种植要比采集食物先进B.阶级社会的产生与发展
C.农耕与人类文明产生的关系D.祭司与文字诞生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农业的出现使食物有了剩余,从而产生了新的祭祀阶级,而文
字是祭祀们为了记事而做出的发明,即农业的出现推动了文明的产生发展,故选c;A项说法属于主观
臆断,排除A;BD项说法都没有体现农业产生的影响,排除;
1
2.在古典农牧阶段,五大文明古国(地区)的食物生产各具特色(如表)。当时居民的食物结构呈现各自
的特点,究其原因在于
文明古国(地区)主要粮食作物
中国粟、稻、大豆
印度稻
两河流域小麦
埃及各种麦类
希腊、罗马麦类
A.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B.社会形态制约着民众的选择
C.各自的族群进化程度的差异D.耕作方式生产技术的优劣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当时居民的食物结构呈现各自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对
以种植业为首的农业文明产生重大影响,A项正确;社会形态制约着民众的选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干史
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各自的族群进化程度的问题,排除C项;耕作方式生产技术的优劣不是影
响当时居民的食物结构呈现各自的特点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
3.中国古代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秒、锄等,收获农具有损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
礴、誉、磨盘等,数不胜数,据此可知,古代农耕经济
A.形式多样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D.个体经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耕种工具有犁、耙、秒,锄等,收获农具有损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礴、碧、磨盘
等,数不胜数可知,材料体现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工具,反映的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
正确;A、B、D都与材料无关,排除。
4.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甘薯、玉米等由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
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羊等,也传入了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了洲际间交通的发展B.促进了美洲人口的增加
C.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D.破坏了美洲的生态平衡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物种实现了交流,说明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洲际之间的物种交流,C
正确;交通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排除A;新航路开辟之后,美洲土著因为疾病、屠杀而大量减少,排除
B;D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5.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威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悻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传》